DC/EP有望在深圳和苏州试点 或引爆国际数字货币竞争

妹说区块链 观点
2019-12-18 15:06:14

  

原创: 孙副社长 白话区块链 

  12 月 9 日,有媒体报道称,央行数字货币有望在深圳和苏州两个城市进行试点。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过去一直停留在纸面计划上的数字人民币,距离在现实中落地似乎已经为时不远。

  不过,这条消息在明晰了 DCEP 轮廓的同时,也给外界留下了更多的疑问:为什么央行数字货币会选择这两个城市做试点?数字货币又可能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切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01 
      为什么是深圳和苏州?

  为什么金融部门会把深圳和苏州两个城市当做数字货币的试点?对于一项新生事物来说,选择更多有代表性的试点,可以增加用于观察的样本,对新生事物的推广有很大的好处。

  以某项产业改革为例,有关部门在改革开始之初选择了两个试点,一个沿海一个内陆,半年之后试点铺开,改革顺利进行。反观比这一传统行业前沿得多的区块链发票,虽然早在 2018 年的年中时就开启了深圳试点,但在长达一年半之后的今天,即便是区块链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区块链发票却仍然没有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铺开。

  单一城市样本的局限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目前深圳全市使用区块链发票的企业不到 0.2%),由此来看,在推广数字货币方面采取多样本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为什么入选的会是深圳和苏州这两个城市?其主要关注点在于为什么会将苏州列入数字货币沙盘?

  毕竟,在传统的认知图景中,苏州与深圳不同,并非是一个以科创产业见长的城市。对于这一疑问,目前业内的解释不少。比如区域论——“深圳是珠三角城市,苏州是长三角城市”;再如级别论——“深圳是一线城市,而苏州是新一线城市”。

  这些解释无意之间隐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央行挑选深圳与苏州这两个区域不同、级别不同的样本进行布局,是在为将数字货币推向不同区域和级别的城市,也就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做准备

  但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各国央行争相推出基于区块链等加密技术的数字货币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对于各国的货币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产生两点影响:

  1、对其国内市场而言,区块链技术的低开户门槛、以及自带的高信任度,使得央行、科技公司和消费者可以绕过商业银行,在后者不配合的情况下,也能打造出体验较好的电子移动支付产品,进而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2、在国际市场上,区块链资产不可拦截的特性,使得过去构建在各国电子化货币之间的边界被拆除,对于那些相对弱势的货币而言,它们在失去了这种行政的保护后,很可能不得不面对某种强势货币的竞争。如此一来,若是它们想保住自己在支付市场上的份额,就必须借助区块链技术寻求出海,通过进入其他国家的支付领域,来对冲本国货币在国内市场所面临的风险。

  考虑到对于中国来说,其国内已经有了使用体验比较好的电子支付产品,所以,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的主要目标,其实是要确保甚至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在了解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目的之后,就不难了解:对于有关部门来说,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目标受众其实并不仅仅是国内用户,国际用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一点从一件事情上就能看得出来:前段时间央行某官员在谈及数字货币的研发与推广时曾表态:数字人民币的推动暂时不设时间表。但熟悉产业经济的人都知道,中国经济部门是习惯于制定计划和设定时间点的,大到工业能源、小到文化体育,各行各业经常都会制定类似于“五年计划”和“十年计划”这样的安排。那为什么在区块链技术已经得到高层绝对认可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在推动数字货币时却不制定任何时间表?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数字人民币的推广目标市场并非仅仅是国内,同时也包含了国外,因此其发展策略,很大程度上也要看其他的竞争对手而定。比如说前段时间 Libra 出乎意料的横空出世,就使得央行不得不加快了数字货币的研发进度。

  而此类因素高度不可控,这也是为什么有关部门并没有就数字货币制定任何时间表的原因所在:不是不想设,而是没法设。而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也并非杂乱无章,完全没有任何的关键时间点。只不过这个模糊的时间点很大程度上是要取决于国际竞争对手的动作,而在国内的文件上没法白纸黑字地表述出来而已。

  这其实就是为什么深圳和苏州会成为数字人民币前沿阵地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在经济上评判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属其进出口外贸总值。而在 2017 和 2018 年,中国外贸总值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也就是三座一线城市。这里不妨猜猜,排名第四的是哪座城市?答案正是苏州。了解了这个维度,再综合考量前面所提到的区位、级别等因素,深圳和苏州能够入围首批数字货币试点,也就不是那么奇怪了。

  02 
央行数字货币究竟要如何“试点”?

  数字人民币未来推广的路线,很有可能会采取一种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方式。一般来说,在商业社会中,产品与服务的发展路径往往是这样的:先占据国内主要份额,打响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之后,再向国际市场延伸。

  不出意外的话,很多国家推广本国数字法定货币的路径应该也会是如此,但对于中国的数字人民币而言,其则要面临着两大挑战:

  首先,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和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因此数字人民币在中国国内的全面推广,将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于一个欧洲国家来说,它可能只用一年就能够实现数字法币的国内全覆盖,但对于中国而言,这个过程很可能就要长达两三年,甚至更久。

  其次,未来国际市场上各国区块链化法币的竞争,将会是一个多方角力的形势,充满了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其有可能会像在前几年一样,并没有太明显的进展,也有可能会像今年 Libra 推出之后,各国金融部门开启数字货币的“军备竞赛”。

  如果遵照传统的“先国内后国外”的发展路径,很有可能会冒着失去国际市场份额的风险。这样一来,中国很可能在数字人民币没有在国内完全推广完成的情况下,就将其推广向国际市场。甚至在金融部门未来会不会让数字人民币实现国内的全覆盖,都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因为对其而言,花同样的成本去做这两件事情,所带来的收益是不一样的:在科技公司和银行的配合下,中国国内已经有了比较高体验的移动支付系统,花大力气把链下的电子货币升级成链上货币,所带来的体验提升未必会特别明显。

  而同样的精力如果用在开拓国际市场上,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会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这两种发展路径所带来的成果将会是非常不一样的。

  那么,这两个试点城市将要如何来完成试验甚至是推广数字货币的目标呢?从目前传递出的信号来看,其可能会沿着 B 端和 C 端两条路径分别同时进行:

  在企业用户方面( B 端),有关部门可能会利用这两个试点庞大的贸易规模,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相关企业采用数字人民币进行结算。这一点比较好理解。

  需要仔细审视的其实是 C 端,也就是个人用户方面,关于这一点,公开的资料显示,试点城市计划在交通、教育、医疗、消费等领域逐渐推广数字货币。这里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在很多读者眼中,上述这 4 个试点领域看上去像是并列关系。其实并非如此,这 4 个领域实际上是循序渐进的前后关系——在交通、教育、医疗这三个公共事业性比较强的领域里,目前的国有资本是占据着很重要的市场份额的。

  在这些细分赛道上,央行数字货币更容易得到相关经营主体的支持。而消费领域则不然,虽然其现金流规模比较大,但国有资本在其中的份额并不高,数字人民币切入的初始空间比较有限。

  如此一来就不难判断,在面向个人用户推广数字货币的过程上,两座试点城市采取的步骤很可能会是这样的:

  首先,通过交通、教育、医疗这些公立机构存在感比较强的领域,来培养 C 端用户的数字人民币支付习惯。

  其次,在用户支付习惯形成之后,再让数字人民币顺势切入到消费这一以私营企业为主、但资金高度密集的行业中。

  03 
     小结

  和以往的产业改革甚至科技改革不同,本次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推动,很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国际金融行业的的连锁反应——全球有意切入数字货币的大小国家,都在观察着彼此之间的动向,并根据先行者的动作来制定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换句话说,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在两座城市的试点举措,不会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会是一连串故事的开始。这个由区块链数字货币所引领的、前所未有的金融大时代,已经在我们身边不经意地展开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guandian/2019/17535.html
声明:本文经授权发布,除注明来源外,均为西瓜财经用户投稿,不代表西瓜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西瓜财经(xiguacaijing.com)
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谨防以“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