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火热将加速这些产业的发展:芯片、NFT、人工智能...

比特币资讯 观点
2021-11-18 12:32:21

  

作者| Chenglin Pua(马来西亚) 编审 | 于百程  排版 | 王纪珑琰

原标题:《元宇宙的火热将加速哪些产业的发展?》

近期元宇宙概念大热。随着Facebook(如今更名为Meta)“All In”元宇宙之后,更是将其热度推高到巅峰。元宇宙如今被人们认为是未来大趋势之一,而随着新的事物诞生,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包括了芯片、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以及NFT等。

 

芯片

 

芯片是元宇宙的“基础粮食”。

2021年11月9日,英伟达在自家举办的全球性行业技术峰会GTC大会上,向市场发布了一次重大的业务更新公告,即英伟达未来会为元宇宙提供基础技术例如芯片。同样从事图形显卡(GPU)开发的AMD,近期也开始为元宇宙开拓者服务。11月9日,AMD宣布Meta(前称Facebook)成为其业务伙伴,未来Meta将会采购AMD的芯片来满足Meta从“社交媒体”转型为“元宇宙”公司后对于数据中心以及算力的庞大需求。

元宇宙的建设需要庞大的算力。而这也会间接推动芯片的发展。AMD的CEO苏姿丰在11月9日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高性能计算大爆发的时期,这也推动了更多计算的需求,以支持那些影响着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服务和设备。”

VR/AR 产品的崛起也会带动最核心的元件,芯片的发展。类似于汽车芯片,如今的VR/AR 芯片已经出现了脱离手机,走向独立和定制化的趋势。

此前因VR/AR 产品小众化,鲜少有科技公司专门为其设计专门的芯片。例如2018 年 Oculus 和小米联手推出了 VR 一体机产品 Oculus Go(国内叫小米 VR 一体机),这款机器使用的是高通2016年推出的移动平台处理器旗舰芯片骁龙 821。此外,2014年的Oculus Rift DK2的荧幕采用三星 Galaxy Note 3 的屏幕。可见在早期时候, VR/AR硬件主要依赖着手机相关的供应链。

但随着该市场的扩大,VR/AR 产品周边的产业链也会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尤其是芯片。2018年,高通公司还发布了 XR 1芯片,一个针对VR/AR 产品所设计的芯片。如今大卖的Oculus Quest 2采用的是高通XR2芯片(XR 1的第二代)。Oculus Quest 2的大卖也促使高通逐渐在VR/AR 产业链发力。而传闻高通在XR2 成功之后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及团队持续设计针对 VR / AR 设备的芯片。

另一方面,像苹果、Meta、Magic Leap 等行业巨头有可能继续走自研和定制的方向。据外媒报道,苹果在 2020 年已经完成 VR/AR 芯片的设计,并委托台积电进行 5nm 先进制程生产芯片。从高通到苹果,都已经在芯片这个核心领域倾注心力,未来可以预见的是VR/AR 产品的芯片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而随着此市场的持续扩张,未来会有更多的玩家入局。这些都将带动芯片产业的蓬勃发展。

 

云技术

 

虚拟世界的运行或是运作离不开强大的运算能力。而云计算会因为人们持续建设元宇宙而得到十足的发展。元宇宙的数据量爆发导致算力需求激增,云计算被认为是元宇宙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依靠普通百姓的计算机设备来运行元宇宙庞大的代码是不现实的;而云计算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连接进入元宇宙中,我们需要输入“参数”,即前往哪里,下哪些指令等等,就好比打游戏敲键盘输入指令。然后人们进入元宇宙中所输入的参数远比敲键盘所产生的的指令要复杂许多。这就需要传感设备采集我们的“输入参数”,丢到云端中进行运算再转换成元宇宙能理解的参数,从而让元宇宙里虚拟化的我们能够动起来或是下指令。

传达完了指令,接下来是元宇宙的建模部分。元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建筑等都是虚拟化的。这涉及到了建模的部分。英伟达曾经在其线上GTC大会中穿插了几秒“假的”黄仁勋以及背景。需要30多位工作人员先使用RTX光线追踪技术扫描黄仁勋,拍摄几千张各种角度的黄仁勋以及厨房照片,在英伟达开发的虚拟协作平台Omniverse中建模“厨房”,最后通过AI结合,以假乱真。仅仅只是搭建一个厨房就需要大量的数据来生成以及模拟,更何况是一个世界。想要搭建一个逼真且庞大的元宇宙世界,就需要强大的云技术来支持强大的模拟能力。

人类连接进元宇宙需要得到一定的“反馈”。我们可以透过云技术来进行一定的运算之后再把“反馈”传回给我们手边的设备,从而给予我们一定的感知反馈。

许多科技公司也都积极布局相关设施。例如Unity 最新推出了「Unity 云端分布式算力方案」。根据Unity官方的说法,该方案可以节省高达 70% 以上的运算时间。在提高整体运算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对本地计算资源的损耗,大大节省了成本。

Unity云技术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

 

元宇宙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大力支持。数据、算法和算力是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和基础,算法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算力则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重要保障。

元宇宙的建设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以及各式各样的场景。而如何处理这些数据以及场景就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有效的人工智能来处理海量的数据与场景。例如,我们需要人工智能在元宇宙识别一把勺子,人工智能可以有效识别。但如果勺子总和碗一起出现,人工智能很可能学到的就是碗的特征。再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如果新的图片只有碗,没有勺子,依然很可能被分类为勺子。数据对于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只有数据能够覆盖各种可能的场景,才能得到一个表现良好的模型,使人工智能实现真正智能。

元宇宙当中必然会有各式各样的场景。在前期元宇宙的建设中,人工智能必然不会这么“智能”,但当数据量多之后,人工智能就会越来越智能。元宇宙的发展势必会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添加燃料,而元宇宙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是燃料。

 

虚拟现实(VR/AR)

 

虚拟现实是将元宇宙展示给人们看的技术。而作为一个连接现实世界与元宇宙的重要桥梁,如今该技术已经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以及进军,当中不乏知名大科技企业。

“All in”元宇宙的Meta公司早些时候推出了Oculus系列产品。而2020年推出的Oculus Quest 2被许多知名科技网站评为最值得入手的虚拟现实设备。且其售价仅有299美元,分辨率为每只眼镜 1832×1920(大致相当于4K的高画质)。可以说Oculus Quest 2是如今性价比最高的虚拟现实设备。

虚拟现实设备市占率

来源:Counterpoint’s 全球虚拟现实设备报告

而Oculus Quest 2的推出也帮助Meta公司占据了75%以上的市场份额(2021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

事实上除了Meta公司之外,微软也有自己的虚拟现实设备,称为HoloLens。如今已经迭代至第二代了。HoloLens,是一副由 Microsoft 开发和制造的混合现实智能眼镜。第二代产品的售价为3500美元,在性价比方面距离Meta公司的Oculus Quest 2有一定差距。

如今也有传闻苹果也在积极研究虚拟现实设备,有望在2022年推出。擅长软硬结合的苹果未来入局此领域,势必会是一个强大的对手。2021年5月,苹果公司也以1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公司NextVR,以增强其在娱乐和体育领域的VR实力。

百度公司副总裁马杰在XR国际论坛上表示,未来百度将会支持元宇宙、VR产业的发展。2021年10月19日,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在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上表示,中国联通将推动VR产业的加速发展。

据IDC数据显示,全球VR设备出货量正在提速,预计2021-2025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将保持41%的年复合增速。预计2021年的出货量将由2020年的670万台提升到850万台,2025年更是将达到2860万台。

全球预计每年VR设备出货量

来源:IDC

 

NFT

 

从功能层面来看,元宇宙是一个承载虚拟活动的平台,用户能够进行社交、娱乐、创作、教育、交易等社会性和精神性的活动。元宇宙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消费内容,公平的创作平台,可靠的经济体系,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它能够寄托人的情感,让我们在心理上有所归属。通过在元宇宙体验不同的内容,结交数字世界的好友。

在元宇宙中,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生产虚拟商品,交易虚拟商品,就如同在现实世界的交易买卖一般。这些一系列的操作都将以NFT的形式来完成。

NFT的一个特点是独一无二且无法被分割。NFT 中包括了记录在其智能合约中的不同的识别信息,这些信息使得每一个 NFT 通证互不相同,没有任何一种通证可以被另一种通证所替代,既不存在像“以一个比特币等价值换另一个比特币”的情况,也不可分割。NFT的一系列特点让元宇宙中的任何权利或资产轻松实现金融化,访问、查看、审批、建设等,以及方便这些权利的交易。而这也就使得 NFT 将成为元宇宙的重要基础设施。

目前,NFT 的应用领域已经包括游戏、艺术品、收藏品、数字音乐、虚拟资产、身份特征、数字证书等等。但就发展进程而言,大多处于初级阶段。

NFT在2021年得到莫大的关注因其大涨的成交价格。而如今的NFT市场是否处于泡沫只能交由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元宇宙会为NFT产业带来需求。而需求一旦上升,相关产业也就会得到发展。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guandian/2021/42407.html
声明:本文经授权发布,除注明来源外,均为西瓜财经用户投稿,不代表西瓜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西瓜财经(xiguacaijing.com)
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谨防以“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