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官网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加密资产及相关领域在央行年度报告中首次以专题的形式单独列示,与银行业压力测试专题、防范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专题等一并列入金融业稳健性评估板块。
加密资产及相关领域正是指代以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技术衍生出的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资产、加密资产交易平台、首次代币发行(ICO)等。
报告称,对待该领域应该继续保持高压状态,加大清理整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引导资金回归实体经济。
数据显示,全球加密资产在2013年末有66种,2016年末为644种,至2017年末已达1335种;交易平台数量截至2018年4月已超过10000个;ICO始于2013年,截至2017年7月18日,国内已完成ICO项目65个,相关项目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累计融资规模约合人民币26.16亿元,占全球同期总规模的20%以上。
此外,加密资产在近五年来呈现高度泡沫化趋势且波动巨大,2013年全球加密资产市值约100亿美元,至2016年末为161亿美元,但到2017年末暴涨至5729亿美元。
2017年比特币和以太币的日收益率波动幅度分别达到97.18%和136.68%。
报告认为加密资产相关领域从侧面反映了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但行业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投机色彩浓郁,欺诈行为频发,给犯罪活动带来了便利,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应引起警觉。
ICO融资主体鱼龙混杂,部分项目没有实体支撑、白皮书造假,“山寨币”“空气币”层出不穷,甚至出现发起人卷款跑路等事件。
也有以变相手段达到ICO目的新手段,比如,融资方不直接发币募资,而是先免费“赠币”,发行人自留一部分币,后续设法炒高币价牟利等新的变种。
报告指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对监管的态度存在差异,但统一保持对加密资产领域潜在风险的高度警惕,全球监管政策呈收紧态势。
国内方面,央行自2013年起联合个部门多次提示比特币风险,2017年起对加密资产交易平台进行检查,并定性代币发行融资为非法行为,限期关停所有交易平台。
截至目前,境内多个ICO项目已经完成退资工作,交易平台的加密资产交易活动基本清退完毕。国际方面,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已公开否认了加密资产的支付性;日本、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正在探索加密资产的监管框架。
其中,日本对加密资产政策最为开放,金融厅承认比特币为合法支付手段且已批准16家交易所;香港已制定相关监管框架,要求从事以虚拟资产为标的物的销售和投资管理公司纳入证监会监管。
报告建议,清理整顿工作需持续着力,相关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需未雨绸缪,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首先,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清理整治力度,继续采取多种手段,对新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引导资金回归实体经济;其次,做好国内监管部门的协调工作,发挥多部门合作的力量,依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以能够切实落地监管政策为导向。
此外,宣传部门应持续做好投资者保护和宣传教育,采取各种渠道明示风险,强调投资者需风险自担;最后,密切与各国的国际合作与沟通,形成积极的互助关系,共同面对监管挑战。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zhengce/2018/565.html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