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开放、隐私和共建三大标签的Web3.0真是打破知网霸权的钥匙吗?
先是红星新闻的报道:“因高达近千万元的天价续订费,中国科学院计划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掘开了倒知网的泱泱民愤;再是经历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知网维权事件,知网知识流氓的地位进一步被坐实;再然后便是知网上演苦情戏,称如果维权都被支持将走向破产;最后便是知网质疑赔偿数额过高被法院驳回,总之这个月“天下苦知网”之言一直回荡在中华大地上久久不愿散去。
那么知网“知识垄断”的问题真就无法解决了吗?或许被多数人调侃为“活在梦里”的韭菜技术——Web3.0,能够缓解知网的问题。
开放、隐私和共建
知网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总结起来就四个字:知识垄断,即共享知识却不能共享收益,收益大头被知网所得,使得出现21世纪最滑稽的画面——自己看自己的论文还要给平台付费,而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便是中心化,而具备开放、隐私和共建精神的Web3.0好像恰好是它的克星。
首先是开放。在Web1.0时代,互联网实现了任何人都可交易,交易是没有门槛的;在Web2.0时代,互联网又实现了任何人都可参与的壮举,用户生产内容合法化、社区化;而在Web3.0时代,互联网的开放性更进一步,用户行为不受第三方限制、互联网应用打破原有的所谓生态内、生态间的界限,应用之间具有高度的组合性和复合性,互联网实现了任何人都可创新。你可以沉浸式的想一想,既然大家都不受第三方限制了,那么是不是要浏览知网就必须要知网的账号了?是不是不仅能看知网的内容,而且还能看维普的?打破了独家的壁垒,知网还敢收这么贵吗?
其次是隐私。在Web2.0,虽然内容可以由每个网友所生产,但是我们所生产的所有数据都被存放在互联网巨头手中(想想滴滴为什么被下架),一旦巨头手中的数据发生泄露,或者说被巨头拿去做别有用心的事,那么后果轻则是被骚扰,重则人财两空(如果被犯罪份子掌握了你的住址后果是怎样可想而知)。而Web3.0由区块链和跨链技术、去中心化身份、分布式存储、隐私计算等基础设施构成,在隐私层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是这样知网才能随随便便扒来赵德馨教授的研究成果吗?因为它的操作整个互联网的人都能看到,敢这么明目张胆吗?
最后是共建。用户在 Web2.0 互联网应用中的内容创造是多方面受限的(受平台审核限制、跨平台限制),在社区治理方面的限制更甚,因此也就限制了用户在创作者经济共享方面的价值捕获。Web3.0 将打破这些限制,同时区块链的代币激励机制将内容经济的价值有效地反馈给创作者,这也意味着,撰写论文的人也能分一杯羹了,而不是多数收益都被作为平台放的知网收走。
Web3.0改造世界有哪些困难?
正所谓“想象很美好,但现实往往很骨感”,虽然Web3.0的开放、隐私和共建精神对于像知网这类典型的Web2.0产品来说是对症下药,但是为什么会有人觉得Web3.0就是“韭菜技术”?原因很简单,Web3.0落地实在是太困难了。
首先Web3.0虽然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由于用户使用的门槛太高,反而又违背了当初“开放”的初衷,例如现在给你个以太坊的账号再让你学习一天你会使用吗?很显现对于小白来说是不可能的,但现在的中心化产品的门槛却低得多,即便是家中老人你耐心的教他一天微信、抖音他们也能流畅使用,使用门槛是Web3.0改造世界的第一大难题,毕竟东西好不好用是用户最关注的。
其次则是技术与制度不完善。虽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Web3.0应用在隐私上具备天然的优势,但是目前可以也可以看到许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品被破解、被盗,例如OpenSea的官方Discord被盗损失了18000美元的NFT。更何况当前各地均未为迎接Web3.0这种新业态准备好相应的规章制度,很讽刺的是当前许多自诩为Web3.0公司却采用着Web2.0时代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方式,作为Web3.0主要推动者的公司都这样,还期待其他企业跟进?怎么跟进?
其实Web3.0难落地的根本原因它能够给企业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价值,毕竟你不能期待着Web3.0就因为对普通消费者更有利,就让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花大力气去打破原有的产品与组织体系,这肯定是困难重重的。或许有人会说Web3.0共享共建的特性能够使企业降低用工成本,但如果从目前这些Web3.0企业的财务报表来看,这点几乎还体现不到,所以没有实实在在的价值是Web3.0难以落地的最大阻碍。
虽然天下苦知网久矣,但想靠Web3.0来拯救它还是为时尚早,不妨期待它大发慈悲吧!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guandian/2022/45380.html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