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介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2008年到2018年,整整十年,大家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把区块链挂在嘴边,从来没有怀疑或者进一步追问这个问题: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与现实之间有什么关系?换言之,没有几个人愿意花那么一丁点时间,一究区块链的本质。
众所周知,作为人,作为有点理性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三思而后行。哪三思呢?1.WHAT:做的究竟是什么样一件事;2.WHY: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件事;3.HOW:这么一件事怎么做。也就是都快听出耳茧来了的“WWH”共识。很明显,这三思中,“WHAT:做的究竟是什么样一件事?”最为重要,是展开另外“二思”的基础性条件——必要条件。用人话说就是,只有彻底弄清楚区块链究竟是什么东东了,才可以做好区块链这件事;如果没有弄清楚区块链究竟是什么东东就贸贸然去做区块链这事,十有八九不能成功。截至目前为止,数以百万计的人搞了10年,区块链还没有一个真正落地的项目与应用,就是明证。
在这里,让我们记住一个对区块链来说也许非常重要的人物:法国数学家曼德尔勃罗特。正是这位计算机和数学兼通的人物,对分形几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他在1975、1977和1982年先后用法文和英文出版了三本书,特别是《分形——形、机遇和维数》以及《自然界中的分形几何学》,开创了新的数学分支——分形几何学。
分形作为一种新的概念和方法,正在许多领域开展应用探索。美国物理学大师约翰·惠勒说过:今后谁不熟悉分形,谁就不能被称为科学上的文化人。由此可见分形的重要性。 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认为:分形几何不仅展示了数学之美,也揭示了世界的本质,还改变了人们理解自然奥秘的方式;可以说分形几何是真正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对它的研究也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疆域。
如果我们站在未来某一个时间节点“从右往左”看现在的自己,用以往的线性思维,我们会很清晰地看见:1.我们的身体是一条直线,也许顶天立地,也许横卧于水平面,总而言之构成了空间层面的一条直线;2.假想中的那个时间点与现在这个时间点构成了一条直线,也许火箭升空,也许鱼雷发射,总而言之构成了时间层面的一条直线。但是如果我们用分形几何学视角去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具体会如何详见上面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从社会动力学角度看,我们所构成的时空线之中并非一无所有,而有经济学、政治学等等各种层面的供需力量在斗争、纠缠与涌动;力的纠缠与涌动,会导致我们所构成的时空线“热胀冷缩”、扭曲与分分合合......一言以蔽之:我们本身就是分形,还在持续分形。
美国圣塔菲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布莱恩·阿瑟《复杂经济学》一书明示:1.一个系统会从非常简单的生态位自然演化出极其复杂的生态位,很多还是不可逆转的;2.在内含激烈竞争的系统中,利基一旦形成,就会形成强烈的正反馈,而不管构成利基的那种技术是否是最优的;3.技术领域,存在着大量的复杂性爆炸与坍塌现象。结合分形几何学,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见,我们所构成的时空线在不断分形的过程中,复杂性会多层次多维度爆炸或者坍塌。同理,“我们”之外的万物,其复杂性也会多层次多维度爆炸或者坍塌。
基本还是静态的考察,但众所周知,一切都在变化在运动,静止不过是运动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说,我们在考量极端复杂的分形现象时,还必须融入速度概念。信息互联网出现之前,分形速度是相对缓慢的,复杂性的增加也是相对缓慢的;随着信息互联网作为一种利基技术逐步渗透与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复杂性的多层次多维度爆炸或者坍塌速度逐步提升。百度“互联网发展史”词条显示,信息互联网从20世纪50年代发轫,至2008年已逾大半个世纪;同时世界人口达到66亿+的程度;人口基数的爆发式增长,叠加信息互联网在分形速度方面的强烈催化作用,人类社会的复杂性终于抵达了一个令世界窒息的程度:海量的信息形成了海量的数据,数据已经大到让地球快撑不下的地步。也就是说,2008年前后,层层叠叠堆积的大数据已经抵达一个量变与质变之间的临界点。
我们接触、深入区块链相关人事物后,分形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空间层面,还发生在时间层面:你看,我们的时间原本是一条直线,现在一会儿被这个项目打一下叉、拿去一部分时间,一会儿又被这个项目打一下叉,拿去一部分时间,用空间的视角看待我们的时间,相当于我们的时间线在一个个项目那里产生了分形。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在某种尺度下,我们还要同时处理很多事务、与很多人交流。区块链强烈的分形效应让我们会老是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慨叹自己不是孙悟空,不会七十二变;而实际上,我们却成了孙悟空。因为在某一种时间尺度下,区块链经常诱使或者迫使我们必须同时去面对很多人事物,产生让自己都诧异不已的分形。是的,黑洞,一个个人、一件件事情、一种种物,就像一个个黑洞,或强或弱的引力场让我们的时间产生了尺度或大或小、程度或轻或重的弯曲与分形。同时,我们自己也成了一个黑洞,把经过我们身边的人事物卷入我们的引力场之中。对,在区块链领域,卷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词儿,我们被人卷入,同时把人卷入,形成类似于量子纠缠的互卷态。互卷的现象如此普遍而强烈,互卷导致的分形尺度如此细微而难以察觉、分形的频率如此之高,以至于那些与区块链没有任何接触的人,老是用看外星人的眼光看我们,与我们产生了明显的违和感、疏离感;同时,我们则会用近乎怜悯的眼光去看那些“圈外人”。
我在这里用了怜悯这个有点居高临下意味的词儿,因为事实上很有可能就是这样。分形几何学用无可辩驳的归纳逻辑告诉我们,我们与区块链的种种人事物互卷造成的分形,确实会导致我们至少在空间、时间这两种层次上的维度比那些没有卷入区块链相关人事物的人高一些。由于空间、时间层次的维度递增介于0—1之间,是一个用小数来表示的维度,因此仔细算起来,我们也许不能说自己比“圈外人”高出两个或者三个维度,只能说,我们的维度确实比他们高那么一个用小数来表示的维度。我们看他们,很有可能会像比我们更高维度的外星人看我们,目光里满是怜悯。
区块链是现实的分形,基于数据主义的分形。从这个角度看回去,中本聪、比特币与区块链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正是暗流涌动的数据主义思潮,催生了类似密码朋克这样的自发性社会组织;正是密码朋克这样的自发性社会组织,把中本聪深深地卷入其中,从而推出了比特币与区块链。比特币与区块链作为数据主义思潮的基础性生态位与利基,把无数人事物卷入其中、缠结出各式各样的分形,五花八门的分形又作为利基与生态位,把更多人事物卷入其中、缠结出更多的分形。由于代码共享,眼下的EOS、ETH等等公链生态,就是BTC区块链网络的分形,而且正在把各式各样的人事物卷入其中、缠结出更多的分形。数据主义简洁、优美、气势如虹而不可抗拒。基于数据主义的比特币与区块链已经成就了无数奇迹,而且必将展开更为波澜壮阔的进程、成就更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明白区块链是现实的分形,我们就很好理解中本聪为什么会消失。由于比特币区块链具备不可篡改性,创世区块的哈希头始终都掌控在现实世界的中本聪手里,而现实世界的中本聪通过分形,已经拥有了更高维度的中本聪。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谁不喜欢更高维度的人生?较低维度的世界,必然因为对于较高维度世界的难于理解而设置种种障碍,乃至不自量力地对更高维度的世界“施加”各种压力,虽然这种压力究竟会不会有效果很难确定。现实世界的中本聪,又何苦来经受非数据主义世界对比特币、区块链这些基于数据主义的产物的报复性反制呢?如果中本聪不选择彻底的消失,作为数据主义的箭头人物,由比特币、区块链不断分形而成的加密经济系统的应力必然集中于他身上,非常容易导致加密经济系统的应力性骨折;现在,他消失了,非数据主义世界就失去了发力的方向与着力点,加密经济系统的应力就下行到系统的分布式节点,更加难以被摧毁。
确认区块链是现实的分形,现阶段的区块链就有了非常明确的发展方向。
映射指两个元素的集之间元素相互“对应”的关系。映射,在数学及相关的领域经常等同于函数。映射需要预先定义投影法则部分的函数后才可以进行运算。映射计算可以实现跨维度对应,运用映射模拟可以实现跨维度的复杂模拟,可以对非连续相关的多个集合进行对应的近似运算。
区块链是现实的分形,正如两个元素集之间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相互“对应”关系,区块链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也存在着强烈的“对应”关系。映射基于函数,又可以与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技术无缝对接。因此,数学意义上的映射也许可以与区块链无缝对接。
数学意义上的映射是区块链重要而迫切的基础工作。由于数学意义上的映射基于一系列具体而清晰的函数,现实世界的资产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函数以最快速度映射到区块链上,因此,现阶段区块链首先要做好资产映射工作。资产即数据。映射不仅是现实世界与区块链世界之间的桥梁,还是现实世界与数据主义世界之间的桥梁。现实世界的一切数据,只有通过区块链映射到数据主义世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确权和赋值;现实世界的一切数据,只要通过区块链映射到数据主义世界,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确权和赋值。这是区块链最擅长、大概率最快实现的领域,因此,现阶段区块链行业如果明智的话,必须尽快做好相关工作。
如上所述,资产映射的核心工作就是为现实世界的各类资产探索、设置各种映射函数。因此数学意义上的映射、与现实世界的资产密切相关的映射,我们不妨称之为函数映射。在区块链世界,还有另外一种非数学意义、基于人类社会学的映射。现代认知学是人类社会学的基础,从认知学角度看,认知是基于各式各样理论模型和经验场景的联想。映射是人对具体情境的联想,各种异质性的联想与映射联动、有机和合成各种具体的场景;也就是说,映射是动态而复杂的认知学现象。从认知学角度看,区块链的映射就是场景与场景之间的映射。这种映射有一个强大的功能,那就是会在人与人之间形成认知与认可,从而产生人类社会学意义上的价值。由于现阶段区块链大概率还只能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因此,与资产映射相比,现阶段区块链行业更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也许是做好以人为中心的场景映射工作。现实世界的各种场景可以通过映射实现“乾坤大挪移”,在区块链世界构筑出类似的各种场景,反之亦然。现实世界的任何人,只有通过场景映射与区块链产生联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价值;现实世界的任何人,只要通过场景映射与区块链产生联系,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价值。
函数映射简洁、清晰、内向,场景映射复杂、模糊、外向;函数映射更多地与资产关联,更多地指向价格,场景映射更多地与人关联,更多地指向价值。函数映射是基础,为更加复杂的场景映射提供生态位与利基;场景映射是扩展,为函数映射提供各种反馈,让基于数据主义的区块链分形生态朝着更为健康、有力的方向迭代、进化。
区块链是现实的分形,初始分形往往基于非常具体的场景而对后来形成的场景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形成更高维度的分形。假设有一个场景是初始场景,那么,未来某一个时间点上形成的场景与初始场景之间往往部分或者全部对应,因此而形成强烈的镜像效应。现阶段的现实世界基本还是以人为中心,因此我们不妨假设现实世界与镜像性的区块链世界由爱联系,映射就是丘比特之箭。传统的丘比特之箭可能是单向的,区块链映射则必然是双向乃至多向的;传统的丘比特之箭是想象力的产物,区块链映射是现实的产物,色声香味俱全,非常具体而清晰。
需要注意的是,现实世界与区块链世界等等名词与称谓,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表述策略;实际上,现实世界就是区块链世界,区块链世界就是现实世界,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间隙与隔阂。因此,所有映射其实很有可能都发生在极小的时间与空间尺度以内,这个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是如此之小,以至于我们只能模糊地体会到分形的效应,却不能清晰地看见分形的具体过程。
现阶段区块链的各种超级节点就是分形意义上的折点。随着时间推移,分形持续,超级节点数量会越来越多而规模会越来越小,呈现出真正的分布式。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guandian/2018/1516.html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