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与金融的结合是个庞杂和系统的问题,更是发展的问题,所以难以用一篇文章描述。区块链技术对于供应链金融,对于支付领域等的升级和优化作用毋庸置疑,事实上,很多家银行已经在票据业务,跨境支付业务上使用了区块链。相对来说,资产管理以及投资银行领域,对区块链的应用描述和探讨似乎不够。部分因为这些领域的金融服务标准化弱,而实操性强,而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区块链行业仍属小众和发展初期,过于喧嚣以及发展不规范的现状让传统金融资本仍选择观望为主。
熊市数字资产如何增值?--区块链金融科技与资产管理的未来
在过去十几年的金融扩张周期中,资产管理规模保持高增速,单就我国来说,2017年行业总规模达到126万亿元。资产管理的广义理解是,所有依赖专业金融投资技术为他人财富保值增值的机构和产品。而按照我国资管新规的定义,资产管理是包括但不限于人民币或外币形式的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鉴于区块链的本质还是互联网技术,是无市场边界,甚至无国界的,所以我们更关注前者这个大概念作为讨论。
资产管理市场目前的状况是什么样子呢?
痛点一:市场分割与规制不统一
面对客户画像和风险识别的巨大成本,资管机构往往只是服务于部分资管需求,这是市场角度的分割。而面对资本管制以及基础资产可得市场深度、可动用金融工具的多样性限制等问题,资管产品的设计之初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得不面对单一客户群体。此外,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与资管业务综合性、跨领域特征之间的矛盾,也决定了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资管机构在提供具有相同属性的资管业务时,会适用不同的制度、规则和标准。
如何利用金融科技,科学建立资管产品的统计、计量、簿记和信息系统,规范和统一产品标准、数据格式等也就成为丰富和活化资产管理市场的重要路径。
痛点二:资管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从经济学的定义上来看,资产管理市场上的有效需求应该是愿意并且有能力承担特定的信用或者市场风险而获得收益的需求,这个理解应该是无国界的。非有效需求可能引发系统风险,比如08年香港市场的“迷你债券”风波。专业的资管机构往往面对的矛盾是,依靠自身专业水平对让投资人“解析产品”和相对自由的市场营销体系往往并不匹配。国内的情况是,打破刚性兑付的死循环后,市场会在某个时间段萎缩或停滞,而自由市场中往往会出现经济动荡或社会问题。投资者管理体系和投资者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庞大的数据库和不可篡改的历史记录。例如,使用用户画像技术,可以刻画用户投资特征、人群标签、关系网络等,实现用户立体理解;运用智能投顾技术,可以实现相应产品模型的应用和迭代,平滑部分非理性投资个体行为的噪声等等。尽管如此,基于传统互联网技术的智能投顾的本质其实是给投资者量身兜售特定“风险”,也就是将风险最大程度的数据化了,在我看来,仍算是单细胞的智能投顾。投资的本质还是承担风险,如何给投资者从“收益”的角度提供一个动态优化的资管技术和产品超市,并让供需双方都有自我学习的路径,这种局面才是智能投顾真正的未来。
痛点三:资管产品的丰富性和流动性欠缺
这其实是产品供给侧的有效性不足问题。资产是收益和风险的载体,资产管理产品是收益和风险的重构。尽管随着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完善,可以用于重新架构产品的基础资产类别其实已经非常丰富,但大量持续的底层资产的供给还是离散的。在资产的储备,遴选和评估环节,如可以采用反欺诈技术、大数据模型,并运用智能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无疑便于对资产的穿透理解,并相应设计产品。
金融制度变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以及资管行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让智投链应运而生。设立的初衷和切入点正是面对这些行业存在的问题,期望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的翅膀,通过连接数字资产和传统资产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打造全新的资产管理逻辑和体验。
同时,智投链也是分布式的投资策略社交平台,分布式是技术内核,而“社交”是裂变属性。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社交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资讯的最主要的途径。在这样的启发下,利用区块链技术为交易痕迹信息确权、留存以及周转,并演化为一种系统性的资管新模式成为可能。
一、打造更大纬度的资管方式
早期的金融交易大多指的是证券经纪人替客户在交易所买卖金融产品,投资者们会通过各类新闻资讯寻找成功的交易代理并希望获得丰厚的受益。与传统经纪商的只支持交易的经营模式不同,在智投链的类社交策略管理平台中,任何产品类型的交易痕迹都是可以记录和描述的,投资者除了可以保留传统的交易属性外,还可以自动跟随和复制其他投资者的成功交易行为。这样,专业交易者可专注于钻研交易,通过自主交易产生的优秀交易记录来吸引其他用户复制跟单,实现平台资产管理,并从社交学习中变得更为专业。而非专业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支付管理费用,轻松达到和优秀交投资者一样的交易水平。从逻辑上讲,这是通过管理交易信息(我们称之为智慧资产)的方式,间接达到管理金融资产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保证了信息的准确和持续丰富,也就拥有了受管理规模的无限潜在外延。这不是个单一机构资管的模式,而是整个制度模型在进行资产管理,民主式的集体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二、数字资产为传统资产赋能,活化属性
2017-2018是数字资产起步的两年,这里不多说数字资产市场的一些弊端了。但仅仅从金融属性上看,智投链为之努力的场景中,数字资产和传统资产是互为工具的。智投链有三个维度的生态,第一个是既服务数字资产,也服务传统资产;第二个是服务所有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第三个交易策略从社区来,到社区去。理解起来相对简单,募集数字资产来投资传统资产,可以让数字资产的持有者可以获得实际收益,有助于整个市场的平稳和沉淀;用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资产对冲本币对主流强势外币的 贬值,其实是为投资人在尊重外汇管理体制,维系本币稳定的同时有了个资产管理的途径;为客户打造一个包含A股、美股、原油合约等等在内的资产组合,而我们提供基于数字资产本位的估值和敏感度分析,用数字资产的交易特性进行调仓和管理等等。而服务产品周期,即是将传统股权融资市场的产品进行阶段性的通证化,使股权项目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就拥有活力。
三、资管的数字化
回顾金融资产的发展和演变历史,就是一部增加资产流动性的历史。而上述说明的资产管理行业的痛点,无非是流动性欠缺的缩影和反映。证券化的诞生解决了部分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减少了风险溢价。但即便如此,当我们回顾证券化的包装流程:第一步是发起人把这个资产扩展隔离到特殊目的载体,第二步是把这个特殊目的载体的资产分拆份额,第三步进行交易。这个流程无疑还是手续繁杂且效率低下的。而借助区块链技术,这完全可以简化为:“确权对应—是代币化—智能合约的交易”。通过数字化实现交易数据的安全存储,保证信息不可伪造和篡改,并自动执行智能合约。这里没有丝毫推翻证券化的内容本身,不过,这是一种数字化的证券化,也就是说“数字化”了资产管理的“操作行为”。
主流金融体系中的某种投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与加密(数字)资产的估值有关。而这也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交互的界面之一。当金融资产的计量、交割方式都可以加密数字化后,到底是用数字资产交易传统资产,还是用传统资产交易数字资产,将变得难以分清。资产间的组合或对冲都变得理所当然和顺畅起来。而上述的用数字资产对冲传统资产,以及用数字资产调仓传统金融资产包,则分别实现了“金融衍生技术”的数字化,和“资产组合”的数字化。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产管理市场的有限供给和需求问题,活化了市场纬度。
2018年,数字资产和区块链经历了喧嚣和沉寂,成了兜售梦想的工具。然后,对于真正看好区块链技术和数字经济未来的,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大家有更冷静的空间去思考。脱离了一些实体经济锚定的场景,无论是链,还是通证都将不具备任何价值。在我看来,区块链创造不了一个新世界,它与过去任何一项技术一样,只会把旧世界变得好一些,如果稍有区别,就是这次的改变或许是思维方式上的,改造的程度会大些。在这个大的原则下,我们的愿景也就异常清晰和简单起来,那就是“让财富更轻松一点,让世界更美好一点”!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guandian/2018/1511.html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