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们”假货之殇 区块链来治?

西瓜财经 观点
2018-11-23 16:28:05

  

年中,拼多多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仅成立3年市值接近300亿,可见其市场认可度。拼多多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引起假货风波,而可溯源、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或许是解决这一痛点的绝佳利器。

 

 

拼多多崛起,五环外需求得以满足?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仅成立3年市值接近300亿,可见其市场认可度。谁曾想,在电商发展已如此成熟的今天,一款“拼多多”凭空出世,发展势头直逼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拼多多打着“低价团购”的旗号,声称其目标是为了满足“五环外需求”,即目标客群为消费能力稍低的长尾客户而非头部消费人群。长尾理论表明,占人口规模比例大、收入水平普通、却能带来巨大流量的用户是低价商品最有价值的市常而眼花缭乱的“砍价”、“拼团”等活动在朋友圈的大道其行证明了这一策略的确奏效,据数据披露显示,拼多多60%的用户来自于三线以下城市,一半以上用户在30岁以下,且用户规模急速扩大,有“农村包围城市”之势。

假货横行,劣币驱逐良币终难避免?
好景不长,拼多多刚上市便因“假货风波”变为众矢之的,纵观拼多多平台上热销的商品,大多是披着真品牌外衣的山寨产品,有诱导欺骗消费者之嫌。目前已有不少正品商家发表维权声明,包括创维电视、通话大王郑渊洁等,将拼拼多推上售卖假货的风口浪尖,一夜之间群起而攻之。这些山寨品牌得以横行于市也是多方推动的结果,价格低得离谱的大牌商品十分吸睛,虽然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认地存在着对质量、品牌要求不高的消费者,造假者得到激励,加之平台监管困难,假货盛行一发不可收拾。

无独有偶,“打假”似乎是电商平台不可避免的一场战役。淘宝和京东面临的假货问题丝毫不亚于如今的拼多多,淘宝曾撤下3.8亿个假货产品页面,京东则对售假商家处以50万经济罚款并将其拉入黑名单。即便打假力度如此,“拼多多们”上的假货仍然屡禁不止,拼多多只是冰山一角。

对厂商来说,错综复杂的供应链信息难以掌握,山寨产品领域难以触及,厂商品控能力有限;对平台来说,产品真实信息难以验证,实地监控成本高,出现问题后责任划分不明晰导致惩治措施执行力不强,防伪难度高;对消费者来说,直接的后果是挑选时无法穿透商品,从厂商和平台处均难以验证真伪,受到诱导欺骗风险高。

区块链赋能,溯源防伪能否奏效?
区块链作为一种不可篡改、透明安全、多中心化的技术,打破了以数据库为中枢的传统模式,数据的录入与存放由各个节点共同完成,并共同拥有完整账本。且账本数据不可修改、无法消除,厂商、平台和消费者均可以通过区块链查询商品流转的信息,真正意义上保证了交易可靠,做到了可溯源、可防伪。

第一阶段,建立可追溯数据库。区块链贯穿生产线上的每个环节,将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环节信息一一同步与账本中,赋予每个商品不可修改、不可复制的标识码。完整的数据链确保每件商品有源可溯,解决在流转过程中的正品保障问题,对于山寨品牌产品更能直接从源头识别,杜绝造假可能性。如在产品上附上溯源二维码,消费者可经扫描后查看该件商品所有流转环节的时间、地点、经手人、状态等,产品成长过程一目了然,出现问题也易于追责。

第二阶段,建立共同账本。在电商平台上进行交易时消费者与厂商无法直接连通的,而电商作为一个中心化的平台,掌握的信息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不透明的,信息不对称自然会导致道德风险。利用区块链建立起共同账本去中心化,商家发布的产品信息,包括价格、质量、数量等均会同步到消费者个人的账本上,消费者直接与商家进行交易,经双方确认的交易过程与付款信息公开到所有人的账本上,每个人均参与交易验证。这样以来,虚假山寨产品便无所遁形,从生产发布的源头将其隔离在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购买后,对产品交易信息同步账本情况验证购入产品的真实性。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区块链技术第一阶段的应用已初落地,如京东的区块链项目“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等,第二阶段仍处于试验期。电商对区块链的探索正如火如荼,假货问题不仅存在于拼多多一家,几乎困扰着所有电商平台。《经济学人》称“区块链是一台创造信任机器”,“拼多多们”的假货痛点与区块链可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天然不谋而合,二者结合是大势所趋,实现规模推广正亟待技术破局。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guandian/2018/1239.html
声明:本文经授权发布,除注明来源外,均为西瓜财经用户投稿,不代表西瓜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西瓜财经(xiguacaijing.com)
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谨防以“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