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12月12日),苏州将推出数字人民币红包,此次活动由相关政府部门及监管部门“扎口”管理,数字人民币备受市场瞩目的“双离线”功能也将在苏州红包试点中首次曝光。“苏州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关注,我们将在本文中解读美联储近日发布的一篇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文章。
目前,业内基本上已经默认定义央行数字货币(CBDC)是一种公众直接持有的中央银行负债。而且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可以支付利息的付款方式,无需存储在商业银行账户之中。
但是央行数字货币能否在公共领域里为现代经济活动提供数字支付工具发挥作用,不禁引起了决策者的质疑。不可否认,央行数字货币的引入给公共货币和私人货币带来了不少问题,同时中央银行也必须要有能力掌握、利用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并掌握将货币政策直接传递到每一个普通家庭的方法。现在就等中央银行政策制定者做以下两件事了:
1、首先是基于模型和假设构建一个精简的框架,以便回答央行数字货币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会带来何种影响等问题;
2、其次就是将许多复杂的设计问题抽象出来。
接下来,本文将会从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由此产生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以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等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粘性价格和成本调整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
首先,作为一种中央银行货币的全新形式,央行数字货币很有可能成为一项全新货币政策的工具,也可能是一个家庭投资组合的选择,甚至可能引发银行的挤兑。因此,央行数字货币势必会影响中央银行制定更广泛的政策目标,更重要的是,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让中央银行在应对宏观经济冲击时更具灵活性。
现在,一个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对宏观经济所产生的长期性和周期性影响的模型——粘性价格和成本调整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出现了。在该模型下,新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与政府债务可以1:1交换。而在此假设下,引入央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利率和扭曲性税收(distortionary taxes),从长期角度来看有利于GDP提升。而在整个商业周期中,反周期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会导致流动性需求受到冲击,虽然这种情况会导致GDP有所下降,但降幅并不会太大。
不过,此类冲击会引发人们将央行数字货币看作是一种“避险资产”,普通家庭对央行数字货币的需求也会增多,如果中央银行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增发用户是周报,那么实际经济活动所受到的影响就不会那么严重,但由于支出减少会导致社会福利下降。
戴蒙德·迪布维格模型
此外,还有一个有关银行挤兑以及金融危机的重要经济模型——戴蒙德·迪布维格模型(Diamond and Dybvig)。该模型以博弈论为基础对银行业的挤兑行为进行了分析,论证了银行存款合约可以提供优于其他交易市场的资金分配,并解释了银行资产负债表中非流动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混合会如何引起储户挤兑的“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anics)。在该模型中,央行数字货币被看作是存入在中央银行中的存款,并强调如果发生央行数字货币挤兑,中央银行则会清算其资产已偿还存款人,并消除市场对价格以及实际消费的影响。如果在挤兑时提高价格水平,那么中央银行就能有效减少人们取现的实际价值,继而防止挤兑发生。但是提高价格水平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中央银行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维持价格稳定,因此除非挤兑现象非常严重,否则中央银行不会采取折中措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金融恐慌,对央行数字货币采取负利率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最佳选择。
通过对央行数字货币效用的研究专家们还发现,央行数字货币不仅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计息资产,而且还可以作为现金替代品成为一种支付方式,甚至可以成为银行存款。相比现金容易被盗窃、银行给客户的承诺十分有限,央行数字货币的效用会更好。
计息央行数字作为一种全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与给予有限承诺的银行相互作用可以产生一种基于福利影响的经济机制。要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无银行账户的家庭,被称为现金用户。引入央行数字货币不仅可以为家庭用户带来更多利息收入、可以防止资金被窃,还可以增加许多无银行账户家庭的福利,使他们不再受到盗窃之害,但同时央行数字货币也会降低有银行账户的家庭福祉,除非他们选择将央行数字货币纳入到自己的投资组合之中。
一旦央行数字货币发行,至少会有一部分家庭选择使用央行数字,也有一部分家庭会在银行中存入央行数字货币,这意味着银行必须持有与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的抵押品,所以总体来说,银行抵押品存量越大,可以支持的央行数字货币交易就会越多。而银行资产可以作为抵押品,为存款负债提供担保并缓解“承诺”摩擦,因此在限制银行可为普通家庭提供流行性方面,抵押品资产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为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利息,可以有效减少银行抵押资产的可利用性、收紧银行资产抵押约束、降低银行以存款形式发行支付工具的能力。
流动性属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支付手段还存在着流动性属性问题。政府在财政困难时期可以使用央行数字货币探索一系列可行政策和解决方案。引入央行数字货币不仅可以作为银行存款的另一种支付方式,同时也不会受到银行挤兑风险的影响,储户在压力大时可以从银行提取现金并将其重新分配到央行数字货币。而且央行有能力通过观察是否突然有大量资金流入到数字货币,推断出商业银行的当前财务状况,并可以据此尽快设计出适当的应对策略,策略响应速度越快,解决问题就越有效。
央行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下央行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央行数字货币可以看作是商业银行存款的计息替代品。面对这种替代方案,商业银行可能会改变提供给借款人的贷款条款,这种做法主要是希望达到调整提供给储户的存款利率,以及重新掌握融资成本所带来的影响这两个目的。
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取代商业银行成为人们主要资金获取来源,并导致商业银行中介化,引发商业银行贷款减少, 包括银行存款数量、以及作为“金融中介”角色所提供的贷款数量都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决策者一定要对这方面问题引起关注。
当央行数字货币开始计息时,过去获得正向利润的商业银行将不得不平衡存款利率,并将其调整到与央行数字货币利率相等的水平,否则存款人将不会把钱放在商业银行,而是直接存入数字钱包。这样一来,由于央行数字货币为储户带来了更优惠的合约条款,通过高额保证金和额外利润“刺激”人们将钱存入数字钱包,因此会给商业银行施加竞争压力,也许会终止银行进一步扩大储户基础规模,造成垄断银行的影响。 但是,虽然央行数字货币有可能侵蚀“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利润),但这并不一定导致贷款利率变得更高。只要商业银行能够从中央银行借入准备金,那么商业银行依然可以发放贷款,从而避免出现金融脱媒问题。
在这里要介绍一个将央行数字货币设定为与银行存款构成竞争关系的有息资产模型——Chiu。该模型认为,商业银行其实也可以持有央行数字货币来满足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要求,同时还指出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需要考虑不同固定利率,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政策性工具。此外,该模型还发现央行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影响具体取决于所考虑的参数空间范围。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利率低于活期存款利率,那么对商业银行活动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利率高于存款利率,但又不是太高,此时商业银行会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和放贷来应对,因为更高的存款利率会吸引人们储蓄,继而扩大存款基础;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利率过高,此时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都会受到影响并出现缩减问题。
银行挤兑模型
此外,在这还要提一下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家Fernandez-Villaverde建立的银行挤兑模型,他通过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和上述模型其实都很相似。
在银行挤兑模型中,有两个假设条件:央行数字货币完全取代了银行存款;正常情况下,在私人银行存款下实现的货币分配,与在央行数字货币下实现的货币分配相同。尽管商业银行存款可能会被消除,但由于该模型中设定中央银行(间接)享有与商业银行相同的投资技术,因此央行数字货币的存在并不会导致商业银行贷款减少。银行挤兑期间,如果中央银行能够承诺不清算其持有的长期资产,那么央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挤兑可能性,从而导致所有储户都会选择持有央行数字货币,而不是现金存款。
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与银行存款相同的流动性,如果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那么引入央行数字货币并不会影响均衡分配。如果将居民存款兑换成央行数字货币,只要存款负债是由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代替,同时对面临的相关政策约束不构成影响,那么家庭之间的财富均衡分配也不会受到影响。而从私人银行角度来看,只有负债水平不变,财富均衡分配才不会受到影响,因此中央银行只需确认最后贷款人拥有担保即可。
当然,还有不少专家对使用央行数字货币权衡商业银行贷款减少和交易增长问题也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在交易中被广泛接受,那么买方可能会持有更多央行数字货币,进而导致消费量增加。而如果消费者在投资组合中选择使用央行数字货币,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将会变少,这会导致银行贷款规模进一步降低,市场投资也会因此减少。因此,只有当消费效应大于投资效应时,引入央行数字货币才能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福祉。
经过了以上深度分析后,相信读者还会有一些疑问,比如央行数字货币是否可以替代实物货币和存款、或者同时替代这两者;此外当家庭用户在进行投资时,在投资组合中如何配置现金和央行数字货币等等。相信美联储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给出大家一个指导性方案的。
本文部分内容编译自美联储官网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xingye/2020/31750.html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