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区块链负责人李茂材:区块链未来或许是各种方案混合体

区块链达人 行业
2018-11-01 00:11:29

  

和互联网有局域网和广域网一样,未来的公链不太可能是单一一条,就把所有社会形态和商业需求都装进去,而是要开放,与其他的网络互通,调配不同的资源。通用平台只能解决一些共性问题,特定的场景需要行业公链在“不可能三角”中作取舍。

 

腾讯区块链负责人李茂材:区块链更适合“需要透明化”的场景

 

相比 “手握创新技术、寻找落地场景”的创业团队,巨头们已坐拥多元化业务和大体量用户,背靠资金、人才、技术、经验等资源,对政策敏感,更重品牌和存续;大多拥抱“无币区块链”,更无意借区块链技术之名快速融资;又往往在“传统”领域中发现痛点,再借新技术去解决。

 

大公司的视野和行动,无疑对动态中的区块链创业者们有不小的参考价值。

 

2004年,李茂材加入腾讯,先后参与负责财付通、微信支付、QQ钱包、春节红包等项目的研发,目前带领团队投入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基础建设中。

 

 

 

 

很难预测杀手级应用和爆发场景 但大公司做to B会更有优势

 

进入腾讯后,我主要在做基础支付平台,经历了从PC端到移动端的跨越。

 

2015年,腾讯成立了区块链研发团队,开始储备技术;2017年,腾讯发布区块链解决方案白皮书,算是正式发声;到了今年,技术更加完善,场景也有更多落地。

 

去年,想招区块链技术人才很难,所以,我们的核心人员是从之前支付团队转来的。所幸,技术有相通的地方,成员对区块链的理解上升很快。

 

腾讯区块链BaaS开放平台现已对外开放,目前主要聚焦在区块链电子发票、供应链金融等重点场景。

 

个人认为,区块链更适合“需要透明化”的场景,比如电子处方的权责确认,游戏规则和操作痕迹上链防止游戏中的暗箱操作等。

 

不过,只有少数的理性玩家追求游戏设定更透明公平,吸引大部分玩家的还是“喜欢”,所以,游戏运营者偶尔也会制造些不平衡,让游戏更好玩。游戏这一场景相对封闭和虚拟,可以尝试在设计规则等方面结合区块链,同时不像金融那么严肃,所以可以小幅迭代探索。

 

和创业公司不同的是,腾讯已经有场景积累和IT储备,所以对区块链的定位是“技术的创新突破”。小公司虽然有很强的创新动力,但走to B路线需要一定的资源门槛。To C相对容易发展用户,但难点在于C端并不了解技术。

 

当然,在外面还有很多有想法的团队,腾讯会和他们case by case地合作。

 

技术发展进入瓶颈期 解决实际问题才会迎来“高光时刻”

 

我之前接触了不少小团队,宣称“搞定了世界级难题”,白皮书也跨学科结合了很多前沿技术,但区块链从理论到工程突破还面临诸多挑战。

 

比如区块链的模型和算法还不完善。腾讯在这一年中优化了共识算法,尝试做切片和并行,到今年在信通院4个节点的测试环境下,单链TPS超过50000。

 

再比如,行业还缺乏标准。我们更希望大家集合智慧,不要浪费资源地造出很多套系统。

 

从另一个角度,“将区块链卡在瓶颈”的不只是技术。技术只是显像,一串数字不足以治理社会,还要融合商业,解决实际问题,才会迎来“高光时刻”。

  1. 区块链的商用和用户的需求之间仍隔着一道门槛。举个例子,微信支付密码和钱包私钥的记忆难度显然不同。因为数字钱包最早并不是面向普通用户设计的,只有少数懂密码学的“圈里人”能理解非对称加密背后的安全性。能推行给更多普通人的产品,需要降低使用门槛,平衡安全和体验。
  2. 要认识到区块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以溯源为例,疫苗的流转、电子处方的追责、高客单价的奢侈品防伪,比猪肉更有溯源意义和可操作性;上链前等很多环节无法被记录;技术依然无法预防道德和操作风险。
  3. 区块链最早被应用于金融领域。但现在很多从业者都想着发币赚快钱。与金融科技相关的事,不要求快,但要求稳。我们看到,国家层面在是否推出数字货币上是十分慎重的,要综合考虑匿名性、安全性等很多方面。
  4. 区块链的多副本等特性会带来高成本,这对中小企业压力较大。有些系统已经很高效了,不用强行结合区块链。
  5. 去中心化只是增加信用、保证安全的手段,并不是目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没有一定的优劣,怎么合适怎么来。何况,目前区块链世界的资产还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不“众生平等”。再比如,去中心化的版权系统搭了很多,依然需要中心化机构版权局来背书。

从业者呈“梭形”结构 应该关注长期利益

 

区块链从业者中,有很少数人怀着技术抱负,想改变世界,很理想主义;大部分人却看到了商机,利用区块链收割利益;还有一小波人看好技术前途,也看到了与现有商业的结合点,希望成就百年基业。“走正道”的人会更有机会。

 

我看到有些白皮书很花心思,呈现了代码的推演和完善的模型,项目不匆忙发币,而是看好区块链技术的长期价值。

 

我们也看到,国内企业将区块链与自身的电商、内容等做结合。大家也都在起步阶段,还远没到百花齐放的时候。

 

就像云计算存在多年,仍在慢慢与各行业嫁接,也没听说云计算的出现是“现象级的”。包括腾讯最初做微信和红包的时候,并没想到会是给数十亿人用的。这里有偶然性和文化属性。

 

区块链也应该一点点演化、发酵、渗透行业、发挥威力。最终会成为基础设施还是业务场景都很难预测,需要行业共同探索。大家不要高估了短期效应,觉得下一年就“颠覆了”。商业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在探索怎么“走到远方”。

 

我认为,和互联网有局域网和广域网一样,未来的公链不太可能是单一一条,就把所有社会形态和商业需求都装进去,而是要开放,与其他的网络互通,调配不同的资源。通用平台只能解决一些共性问题,特定的场景需要行业公链在“不可能三角”中作取舍。

 

未来的各种扩容方案可能是混合的,不是所有节点都会参与记账,投票也可以分轮次,共识机制可能要分层级和分账本。

 

此外,区块链也许会与AI等其他技术结合。比如,腾讯区块链BaaS开放平台就是在与云结合。重要的是,解决场景中的实际问题,再一点点打磨细节。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xingye/2018/505.html
声明:本文经授权发布,除注明来源外,均为西瓜财经用户投稿,不代表西瓜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西瓜财经(xiguacaijing.com)
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谨防以“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