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羡慕自由的小鸟,因为想象自己身有彩翼,可以飞到每个想去的地方,也羡慕天空有足够大的疆域,没有高楼大厦的容身之限。
飞翔解决了在地表的基础规则束缚:重力,这就是人对自由的第一印象。自由总是要冲破一些藩篱,冲破一些阻碍或束缚。
若干年来,人们期待的自由从肉身到精神信仰,从信仰到生活之细小行为。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加密货币世界的自由。
当我第一次使用比特币和以太坊时,惊讶其如此的easy,拿到一个地址,我可以完成任何支持比特币和以太坊支付的交易操作。我惊讶它的轻便,甚至因为“过于轻便”而怀疑其安全性、可靠性。(当彻底理解其能力,怀疑随即消失。)
我所面对的惊讶,也彻彻底底成为了我开始理解加密货币的“自由之钥”。很多人亦如此,但这仅仅是加密世界可以“部分实现金融自由”的一部分,因为金融并非全是金融,在加密世界里,自由都围绕着无需许可展开,开放的理念诞生着越来越多的实现形式。
定义自由
今天我们的商业,一家公司,当你的用户量不断增加,会不断触及更宏观的模型,你的产品所承担的责任与价值,将不再是产品,会有更多人文的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做商业产品要弄懂这些看似泛而又泛的词汇释义,自由这个词也是其中之一。
从加密货币诞生后,就一直有各路从业者一直在谈论金融自由、货币自由。CoinDesk Research曾对加密社区组织进行了一份政治倾向调查,调查显示9%人是社会主义者,27%的人是自由主义者,9%的人是温和派,21%的人是保守派,24%的人为自由放任派,8%的人为无政府自由主义者,3%的人为虚无主义者。很明显的,其中最大的占比类别是自由主义者,这和加密货币的调性很贴合。
人们追求自由的脚步在若干年来一直未停歇。因而对自由的定义已经很深刻。
自由其实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概念,定义表示,在这个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身意志而行动,并为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学术上对于自由概念则有不同看法,认为在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上有差异。
“自由”在中国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 就是不由于外力,是自己作主。在欧洲文字里,“自由”含有“解放”之意,是从外力制裁之下解放出来,才能自己作主 。
据统计,思想家对“自由”的定义有200多种。所以,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说“自由是一个变色龙似的语”。而亚瑟·叔本华在《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里为自由的概念定义了三种自由:自然的自由、智力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这三种方式基本囊括了加密货币的自由释义。
自然自由,可以理解为空间自由。智力自由,可以理解为例如文学自由之类在自然自由之外的自由。当社会制度深化,还有出现道德自由,可以理解为意志的自由。
三种形态都是依据人的身份和组织形态发展而成。在历史上,因自由信仰出现的浪潮很多,例如文艺复兴、自由文学、批判主义,这些都偏向于人文哲学或社会学。
而当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几十年中,科技一直为自由浪潮形成助力,在科技圈爆发过自由软件、开源软件浪潮,还有早期的互联网浪潮以及如今的加密货币浪潮。
这时,从自由的社会定义转而折射到技术爱好者们开发的产品之上,对于世界的畅想,对于规则的理解,对于处世的应对,全部都集于产品上。
所以,当加密货币已经在全球拥有几百万爱好者,有数万名开发者,几十万名从业者,拥有这样的规模时,我们理应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在加密货币的世界收获自己想要的。
互联网与开源浪潮
在技术发展的世界里,自由两个字的释义总是那么直接和简单。因为它并不像理论哲学的论证那样复杂,用一个词同样可以诠释,那就是Open,可以说,开源、开放是技术世界里,从业者对于自由的最好释义。发展之路也是如此的。
1989年蒂姆伯纳斯开发出全球第一个web服务器和客户机,这个发明被命名为“world wide web”,也就是我们常用的“WWW”。这是整个互联网的开端。1991年蒂姆伯纳斯他向世界公布了万维网的源代码,打通和开放了整个数据信息系统,人人都可以上万维网,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成为万维网的分支。互联网的自由开始于此。
此前的22年中,自由是在开源软件中诠释。1969年,AT&T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开始开发 UNIX。此后的10年,UNIX在学术机构和大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依靠的是AT&T 公司以低廉甚至免费的许可将UNIX源码授权给学术机构做研究或教学之用,1979年UNIX的版本V7开始,不再将UNIX源码授权给学术机构,开始商业化,但这短暂的开放对开源软件的意识形态起到了奠基作用。
1984年,理查德·斯托曼(简称 RMS)发起了GNU项目(GNU's Not Unix! 的递归缩写),目标是创建一个完全自由且向下兼容 UNIX 的操作系统,自由软件这一现代概念就此诞生。随后,GNU的真正含义开始变得清晰,其重要性体现在项目承诺所有的源码都能自由使用。
自由软件热潮
GNU的成功释义,也有一个外部保护,因为RMS意识到仅通过编写和分享GNU代码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建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简称FSF)来协助该计划。FSF帮助创建了保护GNU和其他自由软件项目的法律和制度框架。
随后的开源软件,成为了助力互联网的飞速工具集,这其中经历了1991年Linux 内核的诞生,以及影响自由软件发展至深的1998年开源峰会 (Open Source Summit)。
1998年Open Source Summit
1998年2月3日,资深黑客 Eric S. Raymond 邀请了大约十几个自由软件社区的著名成员一起开会(RMS 没被邀请),希望可以促使更多公司能够理解黑客社区早已行之有时的开放式软件开发流程的独特优势,使这种先进流程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Eric S. Raymond 认为,RMS和FSF在推动自由软件的时候,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太深,与现实脱节。Raymond和他的追随者认为,为了自由软件尽可能大范围地取得成功,他们应该侧重于提供源代码的实用价值,而不是过多的涉及共享和道德的哲学原则。
从此,与会者决定使用“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来代替“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以推广开源这一概念,让大众更清晰地明白其与自由软件之间的差别,并以较少的意识形态方式来传递价值。
这是尤其关键的一个契机,在近30余年的自由发展中,技术第一次经过社会法则的融合和修正,对于法则的融合,自由的释义被嵌入开源软件的地基中,规则内的自由,成为更合理的自由。
随后,开源一发不可收拾的成为了技术界的主流,1999年8月11日,红帽公司正式上市,成为第一家开始公开交易的开源公司,这是自由和开源软件具有商业意义最有力的证明。
在随后的10年内,更适合开发者使用的Ubuntu诞生,移动端的Android操作系统也应时而生并迅速爆红。
而将开源更为标准化的,是GitHub。
GitHub使开发者能更方便地参与开源项目,为开源项目贡献,任何人都可以轻松提交自己的代码,并在GitHub上托管自己的开源项目。如今几乎所有开发者都把自己的代码托管在 GitHub上。
Github早期截图
开源软件发展的五十余年,和互联网发展的三年余年中间交集深化,相互促进和发展,互联网给了开源软件一片沃土,但互联网的发展,虽然是遵循着开源与自由规则、初衷,但实际的样子并非众人期待。
就像万维网的创立,如此博大的开源梦想,但如今提及互联网应用,却因为用户大面积分化,由开放的格局变成了一定的私有。
这其中是开放协议和私有协议的变化。著名自媒体作者霍炬老师曾写道,“正如最早的通讯协议的开放,人们在互联网上主要使用开放协议,我们用电子邮件传递消息,用IRC/Gtalk(XMPP)聊天,用浏览器上网浏览信息,通过链接把各种资源连起来。智能手机的兴起至少杀死了IRC/XMPP这样的即时通讯协议,部分消灭了HTML/URL这种互联网基础协议。”
其原因在于手机端的通讯方式不同于互联网的分布式,为了提升手机使用效率,最好的方式是利用私有化协议,而这恰恰“杀死”了开放协议的发展形态。
互联网企业赖以为生的智能手机用户,在多年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为了使用而不得不放弃了安全、隐私,霍炬总结到,“互联网的发展充分使用了人类“懒惰”(此处无贬义)这种特质,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商业模式”。
细思极恐,加密货币以及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是希望解决这个无法搁置的恐惧。
加密世界的开源与自由
加密世界的自由是怎样的呢?这也存在一定的恐惧历史,那就是对暗网的理解。
暗网是通过洋葱浏览器才能进入了网络,匿名性质与加密货币支付是常态。因此,也就成了大量的非法交易的区域。
进入暗网的通道Tor
而这些并非加密货币信仰者以及区块链从业者的目标。比特币则指向的是金融交易自由。以太坊的目标是世界计算机,EOS的目标是操作系统。
我们所理解的加密货币自由,是一个在固定网络和基础协议规则内建立的自由区域,这个区域的自由,是将一些规范都利用基础的协议和偏向宏观模型的设计加以保护、保护的是对于自由形态的拓展。
如果我们把加密货币的能力定义为一片趋向自由和开放的领域,那给予这个领域开放特性的核心,就是无需许可。
无需许可对定义的理解,是对于系统开发而言的,进入系统有需要访问权限要求和无需要求两种形态,基于无需许可就可以进入的系统,从定义上就是开放的,而开放也就意味着所有的设计都是与开放模型相关,而非定向实现某些目标(例如平台付费)。
这个意义就像是,在PC互联网时代,我们想访问一个网站,大部分的网络设置都是开放的,随意访问,而对于某些会员制的要求,或者对访问方式有要求的网络,就需要基本的变化,例如必须注册,例如有浏览次数限制。
当一个网站开放访问的时候,就要面对浏览量的变化,而浏览的暴增也成为了一定的攻击方式。对于那些有浏览限制的网站,面对攻击的处理方式不同。
对于加密货币网络来说,自由的访问,就意味着要面对自由带来的攻击风险,但我们暂且相信大部分时候都是正常的。
在开源软件的定义里,有一条是不管出于任何目的,都可以自由运行程序,自由研究运行机制,按需求自由修改,自由传播副本,自由更改之后公开发布,造福社区。
开源社区的形式和加密货币的治理方式如出一辙。
加密货币建立基础网络之后,提出总目标,而基于相应的开源软件,建立起社区,通过基金会的形式扶植开发,扶植生态项目,最终造福整个生态,让生态内的用户有所用。
我曾经读过一个文学期刊的介绍,理解上,算是对开源社区有一定解读意义。这本期刊的名字叫《文学自由谈》,其介绍是这样的:
《文学自由谈》是一本努力表达文坛民意的刊物,一本充满激情的刊物,一本由名人奠定品牌、由非名人保持锐气的刊物,一本有众多大知识分子与众多小知识分子自费订阅的刊物。其选稿标准遵循“六不”思路,即不推敲人际关系,不苛求批评技法,不着眼作者地位,不体现编者好恶,不追随整齐划一,不青睐长文呆论。
这段介绍的关键,在于“六不”思路,看似是束缚,其实是自由,因为人的社会原则和理解,出现了我们前文所说的智力自由和道德自由,而在所有的社区里,深受束缚的反而并非原则,而是舆论。
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社区的治理,需要在良好的治理方式上实现自由。加密货币社区都禁止暴利辩论。暴力辩论的发生会造成分裂,会体现出自由的另一面:混乱。
我曾编译过以太坊社区发布的一篇提倡非暴力辩论的文章。内容是这样的:
2019年2月20日晚间,以太坊社区开发者Maria Paula Fernandez与110余位全球的核心开发者联合发布了公开信,公开信表示,贡献者和社区都需要努力实现更健康的讨论实践,并保护彼此免受威胁和暴力。
原文中有这样几段话:
我们一次又一次目睹了生态系统成员受害。很多行为阻碍了公开讨论,例如人肉,暴力威胁或贿赂不同意的人。就在上周,我们工作最长时间的贡献者之一,也是Görli测试网的推进者Afri,收到了大批Reddit用户的言语暴力,他发出的几条推文变成了威胁,黑暗和剧毒,因此被迫进入了风暴中心。在这种强烈压力下,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来自未知互联网用户的威胁,他决定辞去以太坊核心开发者的职位。
虽然我们承认Afri的推文的意图是挑衅性的,但这些是以个人身份发表的意见。虽然投诉是有效的,并且其中许多是颇为尊重的提出的,但以太坊社区中的其他人声称他参与了阴谋,要求他立即辞职,甚至还发出个人威胁。
当任何贡献者(无论是开发者,社区建设者还是其他人)受到攻击,恐吓并故意使其感到不安全时,这会让言论自由变得令人沮丧。
作为许多项目背后的贡献者和工作人员,以及那些寻求建立更好系统的人,都认为这些行为远远超出了可接受的辩论标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一个人的幸福生活产生威胁都是不合理的,我们拒绝加密社区中的这种伤害。
我们也相信以太坊社区重视自由,言论自由和隐私,但最重要的是,它重视对所有人的基本尊重,并寻求和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促进和激励这些价值观。
通过公开信,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加密社区的生态特点与难题,对于自由社区的治理,已经并非技术可以实现,而更多的是通过投票决议,而让所有人产生共识,并决议。
但这是因为开发者社区的治理,其中一定是关于人的管理,因此难点在此,但单独对于网络而言,开放和自由是被写在协议中的。
从理解上看,只要可以连接网络,就可以进入以太坊网络,而只要安装下载了以太坊钱包,就可以开始以太坊的转账交易,我们看到的以太坊系统内生长的产品,都是建立在以太坊开放的网络客户端、ABI、API以及ERC协议之上的。
在这个生态内,以太坊通过挖矿建立了网络,通过智能合约和虚拟机实现了定向编辑,通过ERC协议将资产交易变成了轻松可以实现的事情。
这些都是搭建基础规则和设施的贡献,开放之后,自由的选择将是开发者的任务,因此我们看到了Metamask、Uniswap、MakerDAO、dYdY等优秀的产品出现,而这些实现,都只需要以太坊的一个地址,这是将业务与现实身份放进了两条轨道里,实现无需相关联系就可以运行的逻辑。
基于加密网络的生态业务示例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样无法实现与现实的接轨,一旦涉及我们的现实生活,行为人的需求会需要相应业务与行为人信息绑定,也就意味着在你拥有的地址内一定会有相关信息与地址相连。这就需要建立囊括更广泛的自由定义。
基于信任的自由,也就是造隐私保护和完全可信下,我们实现的自由,无需匿名,无需隐藏。
基于波卡的生态项目
讨论到这里,我们发现了,我们期待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更新着更细节的调整,我们适应了规则,自由就更加细腻。而对于技术的发展,当技术可以更直接更清晰的诠释自由,是解决了更深一层的信任问题之后,我们的意识内,更信赖机器而非更信赖人。
眼下,隐私计算技术也是区块链行业中开发者们尤其重视的环节。我们期待的自由,在加密货币到来之后,理应被诠释的更加细腻和深刻。
当然,加密货币的自由另一面,是整个领域的代价,太阳之下必有影,光明与黑暗并存,但人已经适应了黑暗,并且有各种光明来对抗黑暗,所以光明的发展才是让所有人失去对黑暗恐惧的方式。
最后,我们说回加密货币的自由源头:无需许可。它代表着开放,代表着平等,重要的是在无需许可的基础上,加密货币网络的一切都由此设计,所以,一切的功能增加,都是对无需许可的深入诠释,对自由边界的突破。
而我们更期待的是,让这样的加密世界产生在社会规则内的自由规范,那一天,才是加密货币世界的真正革命吧!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guandian/2020/21273.html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