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测试并不意味正式发行 但支付行业风已来

天下第一 观点
2020-04-22 08:16:12

  

来源:支付曝光台App 

  近日,网传中国农业银行(3.4200.010.29%)正在对央行数字货币DCEP钱包进行内部测试,并已放出DCEP测试钱包App下载地址。

  4月17日,从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获悉,当前网传DC/EP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数字人民币目前的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商业运行,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据了解,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在坚持双层运营、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并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当前阶段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除了未来将要上线的“法定数字人民币”

  还有哪些因素对支付行业影响甚大?

  目前的社会好不夸张的说都是低头族,人们早已离不开手机,智能设备的普及率早已在85%以上。尤其是5G在即、法定数字货币的即将上马,更为移动支付产业加了一把助推剂。将来支付方式将会变得更加便捷更加灵活。

  一、银行信用卡积分规则调整,预测未来支付方式。

  平安银行(13.270-0.18-1.34%)打响第一炮,4月10号全面取消POS机的线下交易发分。转而改为支付方式定积分。改为网络消费发分(特殊除外)相关阅读:《移动支付将会迎来爆发!平安的改变让我看到更多的是支付方式的潮流》

  中信银行(5.040-0.04-0.79%)信用卡中心4月15日发布公告,自2020年6月1日起,将全面实行信用卡积分新规,对于网络支付、线下刷卡商户范围均作出优化调整。其中,用户通过银联云闪付APP、财付通、支付宝、美团支付、京东支付、小米支付、翼支付以及中信银行“动卡空间”APP等网络渠道刷卡的积分累积将不设上限。

  目前已有2家银行全面开放信用卡网络消费不限制积分规则,这足以说明未来移动网络支付将因新的因素在更进一步。

  二、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互扫

  央行在2019年9月公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进入2020年,包括银联、网联、财付通、支付宝以及众多商业银行在内的支付产业各方,均纷纷以试点方式参与到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建设中。

  三、“网络消费”已无处不在,影响这支付方式的走势

  网络购物、网约车、外卖、生活缴费、出行订票、酒店预约等等,基本上已经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日常生活所需,哪一个离得开“网络消费”?自己想想看,即使逛商城、逛超市、去饭店、小卖部等又有多少人使用这网络支付?当下“网络消费”无处不在的说法一点不为过。

  四、银行卡账户虚拟化

  银行卡账户将会虚拟化,实体卡将越来越少,电子账户越来越多。目前很多银行已经率先发行了虚拟信用卡账户,即是电子账户,只能绑定支付软件或者其他网络支付,换句直白的话说只能进行“网络消费”。而不能用POS终端设备进行刷卡、插卡的“银行卡交易”。

  央行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的影响

  第三方支付机构有三类业务未来或受央行数字货币影响,一是央行许可的支付业务;二是基于支付平台流量优势而衍生的业务,例如,接入货币基金等金融产品的销售端口;三是依托支付数据信息衍生的征信和风控相关业务,例如,当前与支付宝存在紧密业务关联的芝麻信用评分等。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基础和衍生业务

  第三方支付机构多以网络支付服务为基础,获取天量客户流量与资金,并根据前述两类业务衍生出其他一些重要业务。简言之,诸如余额宝和财付通均依托母公司的移动网络支付业务,一方面成功销售巨额理财产品,另一方面据此又增强了用户黏性。

  实力雄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以用户支付的大数据撬动征信和风控业务,拓展现金贷等小额信贷产品,诸如借呗、花呗;发展第三方征信,以个人信用状况分析为商业机构和用户提供风险识别服务。比如,酒店给较高芝麻信用评分的入住客户以免押金服务;共享单车给较高芝麻信用评分的客户以免押金服务,等等。

  人行虽然在 2015 年初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试点工作。这一举动被视为中国个人征信体系向商业性机构开闸的信号。自此,一些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公司开始涉足征信领域,推出了基于大数据的征信产品,如“阿里系”芝麻信用、腾讯的征信。但在之后的两年,个人征信牌照迟迟没有下发。2018 年 2月22日,人行批准百行征信设立个人征信机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百行征信的数据源并不包括头部机构的数据。

  未来几年,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等公司不大可能获批互联网个人征信牌照,此类公司在征信业务的开展方面难免受到较大限制。但是,在不触及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其仍然可能从事一些与征信有一定关联性的业务(如前述免押金入住酒店服务)。

  第三方支付机构将面临很大困境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负责人曾指出:“加强客户行为分析,是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重要考量。宏观上,数字货币可以做大数据分析,但微观上不可侵犯合法用户的隐私。”如果未来用户基于数字货币产生的数据仅提供给央行一家(保证“可控匿名”),第三方机构上述业务的拓展必然面临很大困境。

  根据目前发布的信息,未来央行数字货币在客户端支持芯片卡刷卡和手机近场通信方式(NFC)。可以预知的是,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便利性很高。更为重要的是,央行数字货币享有央行信用背书,有更高的信用。

  若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完全独立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且未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开放接口,那么,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部分甚至大部分功能将来很可能被代替。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及时参与到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机制中,有实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应争取与数字货币发行机制中的诸如中国工商银行(5.0800.000.00%)、中国建设银行(6.2500.000.00%)等类似地位的商业银行合作。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guandian/2020/20652.html
声明:本文经授权发布,除注明来源外,均为西瓜财经用户投稿,不代表西瓜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西瓜财经(xiguacaijing.com)
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谨防以“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