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区块链金融战场!中国金融机构行动图谱

区块链达人 观点
2019-03-23 08:31:55

  

金融,是被认为最先运用区块链的领域。从比特币的创设目标,到运用以太坊发币融资,都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实践。

近期,区块链+金融出现快速发展,事件主要发生在美国市场,美国金融机构纷纷“触链”,先有富达基金成立富达数字资产服务公司;后有摩根大通发行JPM Coin。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也对区块链频开绿灯,SEC征求加密资产和托管规则反馈意见、纳斯达克上线区块链ETF,相比较之下,中国区块链金融市场显得“低调”很多。

但低调不等于没有行动,中国金融机构在区块链领域的探索也正在展开。互链脉搏观察到,无论是央行等监管机构、金融BaaS平台还是五大行、信托、证券等应用层,以及投资机构,都在加快发力区块链的步伐,中国区块链金融行业已经到了黎明破晓前。

 

金融监管层:加强虚拟货币监测监管,鼓励区块链技术应用

 

 

中国金融业和区块链的结合需要在监管范围内执行。普遍的印象是中国金融监管对区块链“严厉”,但其实中国监管机构也开放很多场景,发展区块链。互链脉搏统计,2017年以来,以央行、银监会为主的金融监管机构共发布了11项有关区块链的政策,其中支持区块链应用的占到了8项,占比超过7成。尤其是2018年8月之后,全部都是支持。具体情况如下:

自2017年“9·4”之后,严禁“发币”一直是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于区块链行业实施监管的主旋律。2018年,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机构先后多次发布监管政策和风险提示,坚决打击ICO融资和遏制虚拟货币交易。

但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广的支持力度却在不断加强。根据互链脉搏统计,从2018年6月到今年2月,央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至少6次提及或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比如2018年6月6日,央行宣布已初步完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票据系统;9月5日,央行在深圳设立金融科技公司,运营贸易金融区块链;紧接着,当月20号,央行宣布联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5家银行开发贸易金融区块链……

今年2月21日,央行更是提出,2019年将深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同时继续加强虚拟货币的监测监管。

因此,在区块链金融领域,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涉及“虚拟货币”发行及交易方面的监管力度仍在进一步加强,但对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普及应用却非常积极。

 

巨头加快金融BaaS平台布局 项目方成争抢“香饽饽”

 

 

作为区块链落地应用最快的领域之一,区块链金融已成为互联网巨头和大型金融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为了避开政策监管的法律红线,众多互联网巨头和大型金融企业开始将赌注押在了BaaS平台上。

截至目前,包括BAT、平安集团、上海保交所、众安保险、宜信和点融等多家企业都已先后推出了金融级区块链BaaS平台。其中趣链科技、百度度小满、微众银行等早在2017年就已经发布了金融级区块链BaaS平台。

从落地应用来看,当前部分金融BaaS平台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如百度度小满BaaS平台推出半年后,已支撑超过500亿元资产的真实性,并在消费信贷和ABS产品方面已经推出了解决方案;而蚂蚁金服Alipay HK上线的区块链跨境汇款服务可实现秒到账,并且全程可追溯、个人信息被严密保护。

不过,整体来看,国内对于金融区块链BaaS平台应用的探索仍处于早期阶段。虽然已经有不少企业推出了BaaS平台,但由于缺少成功案例和成熟的方案,绝大多数金融BaaS平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互链脉搏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至少已经出现了20多家金融级区块链BaaS平台,但真正能拿得出区块链应用案例的不足8家,更多的金融BaaS平台是为了优化平台方自身的业务痛点而设计开发的。

项目方和开发者的缺乏是当前金融区块链BaaS平台普遍面临的难题。为了吸引更多的应用项目上链和积累优秀案例,目前不少金融BaaS平台开始通过举办区块链大赛的方式来吸引项目方入驻。

 

五大领域试水,银行、证券、保险布局最快

 

 

从应用层来看,近两年来区块链金融应用案例不断增多,涵盖了银行、证券、信托、征信和保险等多个领域。中国信通院发布的《金融区块链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全部区块链创业项目中,金融类占比最高,达到了42.72%。

银行是布局区块链金融最积极的机构。从央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城市商行,大部分银行机构都相继部署了区块链应用,早在2017年,就已经有12家银行在不同用例中上线了区块链应用。

比如作为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央行,去年6月发布了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支票数字化系统,9月联手5家银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上线运行,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

而国有六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交通银行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区块链的应用测试,部分项目已经上线运营。其中尤以中国银行的区块链部署涉及面最广,应用场景涵盖了数字钱包、贸易融资、房屋租赁、公益扶贫、跨境支付和数字票据等。

在银行机构的区块链应用布局中,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和贸易结算等是最主要的应用。尤其在跨境支付领域,采用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加快跨境支付转账速度,提高效率,还能降低成本,降低跨境支付参与方的门槛。尤其是在传统跨境支付模式中,并不是所有银行都能加入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而基于区块链的支付模式则更为平等,无论大小银行或金融机构,都能成为平等交易的主体。

证券领域是继银行机构之后部署区块链应用最火热的地带。目前,包括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和德邦证券等在内多家券商都已在积极布局区块链,尤其是区块链与ABS的结合正成为资产证券化领域的“新潮”。

2018年10月,广发证券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ABS云平台第一期,包括了数据收集和区块链存证功能。紧接着次月,华泰证券资管也发行了运用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区块链ABS产品。

除了这两款区块链ABS产品以外,包括德邦证券浙商银行池融2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储架200亿元)、京东金融-华泰资管19号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5亿元)等在内,市场上至少有7单区块链ABS产品。

同样涉及到区块链ABS的还有信托领域。如2月22日,云南信托将底层消费金融资产入链上传至招商银行的资管ABS区块链系统,实现了资产信息的共享,同时提高了数据的透明性和真实性。

另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不可篡改、全流程留痕等特点,区块链还能够解决信托财产的使用、监管和追踪难题。比如万向信托接入的数字资产存证保管功能,通过将具体业务中的关键材料和信息在区块链上进行存证,大大提高了投资者数字资产的周密性和安全性。

保险领域同样是区块链金融的应用热点。区块链技术与保险业的应用结合,不仅可以大幅降低保险行业的运营成本,还能提高保险公司的理赔效率,识别与防控客户的道德风险。

早在2016年初,阳光保险就已经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阳光贝”积分计划,此外平安保险、泰康保险、易安保险和中国人寿保险等,利用区块链分别实现了积分功能、进行数据公开和建设了区块链保险平台等。

2018年3月,上海保监局与众安科技共同打造区块链再保险实验平台之后,区块链在保险领域的应用步伐开始加快。次月,泰康在线推出了基于Fabric区块链技术的“反飞蛾”联盟平台;11月,蚂蚁金服推出“相互宝”更是在保险业引起轰动。

最后,征信领域亦是区块链金融极具潜力的应用领域。但目前来看,区块链技术在征信领域的应用主要聚焦在解决信用数据的交易问题。如芝麻信用、公信宝、华道征信等均在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征信领域的应用,但总体来看,当前区块链在征信的实际应用还较少,主要还是停留在浅层的概念性探究阶段。

 

区块链投资机构:TokenFund“泡沫”破灭,传统VC/PE助攻

 

 

在区块链金融领域,最后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是投资机构,包括TokenFund和传统风投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它们既是区块链行业参与者,也是行业发展的直接推动者。

尤其是伴随着2017年底和2018年初这波牛市野蛮生长起来的TokenFund,规模最大的时候曾一度超过50亿美元。

TokenFund的主要成员来自于币圈的重要推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分布式资本、丹华资本、节点资本、了得资本、BKFUND等,曾经造就了无数个暴富神话。但随着币市入冬,Token Fund经历了一轮大洗牌,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纯Token投资模式的基金正在加速淡出区块链行业,同时也会有一部分优质Token Fund将脱颖而出,成为Fund行业的主要玩家。

而除了TokenFund以外,IDG资本、红杉资本中国、经纬中国、高榕资本等传统风投机构也是助推区块链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PAData统计,目前至少已经有13家传统VC投资机构已经参与了区块链项目的投资,其中IDG资本最为活跃,已经投资了13个项目,其次市经纬中国投资了10个区块链项目,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高榕资本分别投资了6个和5个区块链项目。

与Token Fund不同的是,在上述投资项目中,除了虚拟货币以外,传统风投机构更青睐于投资投资底层技术和行业应用。在未来,区块链投资机构中,Token Fund与传统风投机构长期共存将成为常态。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guandian/2019/5116.html
声明:本文经授权发布,除注明来源外,均为西瓜财经用户投稿,不代表西瓜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西瓜财经(xiguacaijing.com)
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谨防以“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