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区块链”这个词在互联网金融圈渐渐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言必谈区块链,区块链并不神秘,但是很多人却把它当噱头。
一、区块链和数学
区块链现在特别热,热到什么程度,热到就像一两年前我们兴高采烈、每每见面必谈大数据,不谈就显得你这个人很OUT,仿佛从火星刚回来。 谈的人这么多,其实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细心的听众应该会发现其中三位学者教授都来自计算机系,这是因为区块链的发展离不开数学,跟确切地说,离不开密码学,密码学是计算机系里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为什么我会对区块链感兴趣呢?因为我在读金融PHD博士的时候,去修计算机硕士学位,主选计算数学和密码学。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我才会对区块链体系感兴趣。我一直认为,了解区块链就不可能跳出数学,但数学又是让大多数人头痛的东西,因为它太抽象。即使如此,数学绝对是世界上最美的科学。
二、区块链是如何产生的
说完这个数字和区块链的关系,我们看一下区块链是怎么产生的,它和密码是紧密联系的。著名的Enigma是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破获的一个密码,通过破获这个密码使得战争的时间缩短了两年,可见密码的重要性。 后来密码学的发展出现了密码朋克组织,其中最出名的人就是维基解密阿桑奇。密码朋克组织希望通过数字加密来去集权去中心去政府化,保护个人隐私。 要实现他们的理想最关键是要货币去中心化!也就是说他们首先要攻克这个难题,要出现去中心化的货币,所以后来有了比特币,比特币就是诞生于这个密码朋克的邮件列表上的。
密码学的蓬勃发展也支持了很多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的出现。在比特币诞生的2008年前有160多种加密货币出现,但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没有用到区块链的技术。
比特币出现,使用区块链,使用去中心化才把这个比特币加密货币引入大家视线。之后出现的大量的类似比特币的其他加密货币,都是用区块链的技术。其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叫以太币,以太币是所有另类货币中发展最快的,而且有可能替代和赶超比特币,它的设计结构比比特币的底层还复杂,功能也比比特币多,最主要的功能是成为一个开发平台,就像手机软件里的Android系统一样, 所以它的潜力不小。
我这里有个资料统计,将网络上量比较大的另类货币进行了统计,今天我只截取其中一部分。大家可以看到,一个比特币的币值是400多美金,但以太币币值才9美金,市场份额和市场总价值,比特币是远远超过以太币的,这跟以太币才刚兴起一年多有关。从发展速度上看以太币还是比较有潜力的,技术比较革新,而且区块链产生的速度也比较快,比特币10分钟才能产生一个区块,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然而这些种类繁多的币,都使用区块链底层技术, 就像我们现场看到的一样,区块链是个大舞台,比特币只不过是这舞台上的一个小小讲台。
三、区块链的应用--智能合约
区块链技术产生以后有了很多应用,除了我们都知道在货币上,还有在金融的各个方面,比如支付,交易,产权等等。前面嘉宾都详细阐述过,我就不再重复了。总得来说,区块链的技术可以归为1.0和2.0,当然有人说到3.0,我觉得有点过早,1.0羽翼未满,2.0还没实现,谈3.0甚至4.0都太早。
比特币其实只是区块链的最基本应用,也就是1.0版本。2.0是通过智能合约的形式来实现。 我们都知道,普通合同就是法律条款,签署完成容易,但是执行难。执行起来最难的一部分是钱的交易和相互的信任。比如在今天,你签了购买二手房的合同,房子就马上属于你了吗?这个只是第一步,还要验屋、贷款、转钱最后交屋过户。这些普通合约都做不到,但智能合约可以,智能合约可以随时自动更新合约状态,并且把支付交易,也就是现金转移也不可分割的包含在智能合同里。所以签完这个合约,基本上你就不用担心对方信不信得过,不用担心钱是否要的回来或者付了钱房子出什么问题。总之,智能合约能综合条款,状态,包括现金在内的多种交易集成在一起,利用区块链的公开,透明,不可更改,去中心化的特性,来最高效的服务用户。也就是说,它很聪明,不然叫什么智能合约呢?这是智能合约的一个简单理解。
另外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从网上买了某物,你可能不想立即付款,想等到卖家发货后再付款。所以你可以很容易地创建一个智能合约,该合约查询快递的物流数据,智能合约只有确认你购买的商品已经发往你的地址时,才自动发送货款给卖家。这样就消除了彼此双方的不信任,不要小看这个功能,这是阿里淘宝和支付宝起家的根源,即通过提供商品和资金的中介平台。如果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能够普及,阿里这个最大的平台中介估计要担心了。
智能合约的理念是由密码学家尼克萨博(Nick Szabo)早在1994年提出的,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以前一直不能够应用到现实中,但是比特币出现以后,智能合约获得了重生。智能合约是能够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的计算机程序。未来的某一天,这些程序可能取代处理某些特定金融交易的律师和银行。
智能合约可以去中心化、去中介化,为未来金融大变革奠定了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金融界是高收入行业,那么高收入到底来自哪儿?其实高大上的金融界就是中介,就是赚金融交易的佣金,因为所参与的交易量巨大,所以佣金也极为可观。但去中心化、去中介就是要去打破这些,就是要把这个中介费用给省略掉,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金融、银行对区块链非常敬畏。但金融机构也很英明,既然这个技术非常有潜力,变革一定回来,金融机构与其被革新掉不如和这个技术一起进步。比如:国际大银行、交易所一起成立区块链的联盟,比如现在纳斯达克已经亲自参与了区块链标准的制定,还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例如德勤都在积极参与区块链。有些公司比如美国著名网络商品销售的上市公司Overstock.com用私有链来发行股票等等。
四、区块链的未来如何
下面再来谈谈区块链的未来。《经济学人》是一份我很推崇的杂志,它绝不随波逐流,很有深度很内涵,也是经济界公认权威杂志。区块链2015年很火热,引起《经济学人》杂志的关注,2015十月大幅文章报道。但过了半年多后,也就是2016年三月份,《经济学人》又出了一篇文章,说区块链有点过火了,真正实现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好,还需要有一段验证过程。
现在有人说是区块链是距移动互联网第四代革命后的第五代革命,我觉得有点夸大了。现在还没有看出区块链的地位能和手机、互联网这样的变革性力量并驾齐驱的。也许未来可能会有,但是目前的技术和接受程度我看不出它能走到这一步。而且,区块链也有很多问题,它不是通用和万能的,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拿来区块链来改装。比如有人说比特币的交易功能要替代Master和Visa的,但Master和Visa说就计算速度来看是每秒万次以上,而比特币目前每秒到了瓶颈了才7次,这根本几乎是蚍蜉撼树,现在还看不出比特币和区块链的真正摧枯拉朽的力量,至少目前的技术还不行。
就像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自己对比特币的评价:这是一个实验性货币。区块链现在应该也是在实验性阶段。在实验性阶段,我觉得区块链比较成功的是其去中介化功能的体现。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中介公司都有可能被取代,去中介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哪一部分功能可以被取代?去中介化到什么程度,完全去中介化还是半去中介化?区块链如何具体运用?安全隐私如何兼顾等等。正像中本聪说的,作为实验用的比特币目前也算举世闻名,虽然没用从实质上,至少让全世界看到加密货币的潜力和其底层区块链技术的巨大能量。
比特币实验的成功为今后区块链的运用上积攒了很多成功经验,最重要的是比特币的是:大众参与和妥协。比特币出现之前和之后的上千种加密货币都无法达到和比特币的同等地位,是因为比特币的庞大参与者。通过设定合理机制相互发展和制衡,把管理者,用户,挖矿者(以挖掘比特币获利的称号),第三方服务机构甚至政府监管学者都揽括在内成为重要参与者。同时不一味追逐技术的先进,没有大众和监管的认同,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存在于理论和实验室里,无法触及现实生活。 比特币发展的过程中采用灵活妥协的原则,甚至有时候牺牲技术来迎合实际发展需要,我认为这是非常务实的非常有效的做法。
有人对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去信任中介的特性表示质疑,觉得这个违反人性, 认为人类社会不可能去中介化,金融更加不可能。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我们追求的是最终的公平公正,然而,最终的公平公正是由谁来决定?一个或几个公司?银行?交易所甚至是一个法院甚至政府? 这些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问题,因为都涉及到人性,涉及到利益,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 就比如说目前世界经济,所有的央行都为了本国利益,竞相超发本国货币,损害的是人民大众的实际购买力。顺带说一句,当初中本聪提到推出比特币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看不惯央行滥用发行货币权。很多上面提到的数字朋克成员,就是看不惯交易所银行等金融中介店大欺客,凭着自己的集中垄断优势,乱收费用而发财致富,所以才推动去中心化这样一股革命性的力量与之抗衡。
既然连代表政府的央行都会有私心,那么为什么不让数字,虽然冷冷冰冰,却能铁面无私。所以真正去中心话去信任中介才是符合人性。比如在货币出现之前的原始物物交易,大家是不需要信任中介,也没有中心交易市场的。信任中介和中心交易市场的出现,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无法达到提高交易效率的水平,所以自然而然人类选择中介和中心化,但是现在科技日新月异,跟当时环境和条件不可同日而语,用类似区块链这样的技术,是能够回归原始或者终极的方式,那就是去中心和去信任中介,这恰恰更加符合人的天性。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guandian/2018/1593.html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