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很多时间是在操场上玩耍,现在的孩子大多宅在家里,电子产品使用给孩子们带来了视力、脊椎等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和痛点。”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广州市委会主委于欣伟一直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次全国两会她继续提交相关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广州市委会主委于欣伟。受访者供图。
于欣伟建议,利用区块链具有的不可篡改、可溯源、分布式等特性,实现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监管,减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伤害。
未来网记者注意到,于欣伟多年来一直关注青少年网游问题,每年都会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身边很多人反映孩子沉迷网游的问题,我在会上提出相关提案后,更多家长找到我反映问题,这两年我都在持续关注这个问题。”于欣伟告诉未来网记者。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青少年网游监管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9.4亿,其中19岁以下网民占18.3%,为1.72亿人。
而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设立了专门章节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明确要求,例如,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进行实名认证、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但即将实施的《未成年保护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如何真正落地,发挥其应有效果,解决困扰家长和全社会的揪心事和心病,于欣伟提出这样的担忧。
她认为,这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强力推进和监督落实,也需要有效管用的技术手段提供保障和支持。
在与一些专家进行研讨后,于欣伟发现,具有不可篡改和可溯源机制的区块链技术恰恰可以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从技术方面是可行的,利用区块链具有的不可篡改、可溯源、分布式等特性,实现对网络游戏服务提供商是否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落实实名认证、时间管理、消费管理等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实现监管,切实有效助力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减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于欣伟说。
于欣伟建议,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游戏监督管理平台、游戏开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追踪预警平台,实现对未成年人游戏的全方位监督。
网游成毒害青少年的“心灵鸦片”
“当前未成年人视力的普遍下降和颈椎病多发与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有重要关系。”于欣伟说。
记者注意到,自2018年开始,于欣伟已经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提出青少年网游问题的相关建议。
她曾用“心灵鸦片”来形容毒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游。
2018年她提出,加快推动网游分级制度。建议应从文化价值导向、限制时间、对抗程度(枪战、血腥)等,根据国家的定位和要求,由行业协会、专家来讨论参与制定这个标准。比如按年龄段(6-12岁,12-18岁和全年龄段)和内容性质(价值导向、健康程度、时间限制、对抗程度等)进行细分,详细定义内容标准,确定不同游戏的适用人群。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于欣伟和全国数十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治理网络游戏的多份提案建议,2018年一整年国家多部门加大对网络游戏产业的整治。
但于欣伟发现,很多网络游戏开发商加强了改进和自律但仍然存在“将同名的网络游戏包装为电子竞技,混淆视听”的不良商家和行为。
2019年她在相关提案中提出,建立一个第三方的网络游戏监督或评价机构,打造真正基于民间力量的网络游戏评价中心。以人民的名义对网络游戏进行专业和非专业的评价,形成游戏行业健康状况的大数据报告。
控制在线学习产品使用
不止是网络游戏,电子产品的使用给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让于欣伟深感担忧。
于欣伟注意到,当前,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投入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上的碎片化时间太多。电子产品的使用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但给孩子身心健康带来非常多的不良影响,值得全社会关注。
于欣伟说,“电子产品带来的便利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对小孩来说,还处在成长期,会带来一些问题,因此一些不是必须使用电子产品完成的事情比如作业等是可以做些约定的。”
于欣伟认为,电子产品的使用,需要国家在关键环节增加对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相关要求。
记者注意到,市面上一些在线教育机构热衷以游戏化教学模式吸引孩子学习,推出在线学习产品,用闯关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学会做题。
对此,于欣伟认为孩子使用游戏化学习产品也应该有个度。孩子的自控力差,在网络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吸引到其他网络情景中分神,投入网上的时间就会增多,给孩子带来视力下降、脊椎健康等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
对于青少年视力保护,她建议在严控不良网游侵入青少年生活的同时,还要控制儿童青少年过早、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用眼习惯,研究制定儿童青少年每日每周使用电子产品的参考上限,如每天不超过1小时,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近视的共识。
“可以利用人脸识别、区块链等新技术解决电子产品使用带来的问题。”于欣伟说。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xingye/2021/34443.html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