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健康,丝毫容不得马虎。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力度,食品安全情况越来越好。但还是有一些人为了蝇头小利,而置大众的健康于不顾。硼酸凉皮、人造合成鸡蛋、成都某校食品严重变质、多家外卖平台被曝商家无证经营、卫生条件不堪入目……一个个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在不断给我们敲响警钟,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总在撞击着我们本就脆弱不堪的神经。
这些在公共空间引起广泛讨论与担忧的食品安全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告诫我们:你应该担忧食品在到达我们的餐桌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或者说被动过什么手脚。
消除这种担忧的最好方式就是清晰的知道这些食品从哪来,去过哪,到哪去!
传统溯源系统的发展
其实早在1997年,欧盟为了应对“疯牛病”问题就逐步建立起了溯源系统。它主要运用在食品安全领域。从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终端销售等整个产业链条的上下游进行信息共享、公开,最终服务于消费者,一旦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和追责。
传统的溯源系统面临挑战
在传统的溯源系统中,账本信息主要由各市场参与者零散的记录和存储,体系中众多主体构成的交易数据并不公开透明,彼此可以看做是一种信息孤岛。
这样会导致一些问题:首先,由于信息不畅,导致各主体都难以准确了解实时情况,严重影响协同效率;其次,而当账本信息不利于己方时,拥有者又可以对记录进行篡改来逃避责任;第三,当各主体间出现问题纠纷时,确认相关责任人的举证和追责往往费时费力。
因此,传统的溯源系统已经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可信、高效的维护账本就成为了人们心中更为迫切的诉求。
区块链技术与溯源系统完美契合
而这种诉求恰好与区块链的特点相契合,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密码学以及智能合约这些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及可追溯等特点被业内认为是最适合溯源的技术之一。
食品流通本身就是流程化的,原料从源产地经过一道道工序生产出来,从原材料到加工到流通最后到销售,是一个以时间为顺序的流程化的过程,区块链内信息同样也是按时间顺序排序并且可实时追溯的,首先将数据做成区块,然后按照相关的算法生成私钥、防止篡改,再用时间戳等方式形成链,而这恰恰符合了食品市场流程化生产模式,两者可以说是完美契合。
区块链溯源系统融合区块链技术、二维码防伪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通过给每件物品赋予专属二维码,让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到物品详细信息,如原生产地、经销商、卫生证书、质检信息、物流配送、销售信息等。
区块链防篡改的特性可以保证物品信息上链后,此物品从原料加工、质量检测、物流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区块链溯源案例
近年来,区块链溯源落地应用已有序展开,各大企业纷纷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区块链食品溯源场景上布局,基于区块链的商品溯源场景,已经成为淘宝、京东、苏宁、亚马逊、沃尔玛、物美等电商和零售平台的兵家必争之地。
2019年2月底,京东全球区块链品质溯源计划已有700余家品牌商接入,超5万个商品实现消费者扫码查询溯源信息,已累计超13亿条上链数据,逾280万次售后用户访问查询。
2020年3月16日,考拉海购升级食品全链路溯源系统,在原有的防伪、防恶意拆封技术上,新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一键对食品溯源防伪。
沃尔玛计划到2020年底前,整体可追溯鲜肉将占到整体包装鲜肉销售额的50%,可追溯蔬菜将占到整体包装蔬菜销售额的40%,可追溯海鲜将占到整体海鲜品类销售额的12.5%。
除此之外,“区块链苹果”、“区块链普洱”、“区块链步步鸡”“区块链大闸蟹”……越来越多的食品加入了区块链溯源系统行列,未来,每一包薯片都会有自己的“身份证”,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区块链溯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区块链溯源虽好,但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区块链溯源的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即使链上数据无法篡改,怎么保证上链数据的真实性?区块链只能提供信息化的技术,并不能解决造假和掉包的问题。另外,私有链很容易达成共识,因为联盟链的节点数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联盟的内成员与监管环节达成协议,那么这个链条就会形同虚设。如何结合社会监管、征信、区块链技术等多方面力量来杜绝食品造假还需深入探索。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食品需求端自然是希望消费得到保障。那么食品供给端是否会有足够的产品上线,供给端是否愿意进行信息共享,是否在市场的机制下不上链的企业将被淘汰,是否应该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是否已经具备完善的运行准则,这些问题也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总之,区块链溯源一定是食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食品上链,但是就目前来说,区块链溯源可谓任重而道远,期待区块链溯源能尽快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证大家的每一口食物都是可信、透明且安全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xingye/2020/19588.html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