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进化的物种:区块链+批发零售行业

Addison 行业
2019-02-24 13:22:32

  

如果说互联网技术对于哪个传统行业所造成的影响最大的话,那批发与零售业必然能在其中占得一席之地。从最开始的传统百货商店、到一度恨不得什么都搬到线上的电子商务,再到现在线上线下融会贯通、相互结合的新零售O2O,这个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高度依赖的细分行业,在面临新技术的冲击时,于过去的十几年时间内经历了近似于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各种此前未曾预料到的形态出现在了人们面前。在本篇报告当中,笔者将就区块链在批发零售的落地情况做一个分析与展望,来探索这两者之间是否能够进行结合,如果能、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一、批发零售行业概述

众所周知,批发与零售存在着比较相近的行业逻辑。相比之下,零售业由于提供的产品更为多样化(包括各种商品以及售前售后服务)、外加所面临的客户是随机性购买行为明显的C端消费者,因此相对来说更为复杂。总体来看,属于笔者在《区块链+文娱》章节当中所提到的、典型的遭受上下游两面夹击的细分产业——一方面,由于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参与者非常之多,其在包括地价人力等成本的上涨趋势前并没有过多的议价权,另一方面,来自线下竞争对手与线上颠覆者的冲击又在不断蚕食着其现有或潜在的市场份额,这样的局面使得很多传统批发零售的经营者们都发出了“生意难做”的感慨。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中国零售连锁百强销售额增速便一路下滑,虽然2017、2018年增速有所回升,但2019年能否巩固这一成果仍有待观察。

图:2016年,中国零售连锁百强销售额增速一度达到史上最低的3.5%(纵轴单位:%)

 1

在这样的情况下,“触网”成为很多批发零售行业利益主体的选择。结合现实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除非是各项条件都较为优越(譬如说地理优势正好处在高人流量的社区入口),否则的话,绝大多数的批发零售利益主体现在都选择了与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但无论以何种形态出现,批发零售行业的运营思路并没有被改变。具体来看其产业链:在收益一侧,批发零售行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商品销售,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相对复杂的其实是在成本一侧,由于各批发零售行业所销售的商品不同、外加各行业知名企业的经营状况各异,因此业内并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统计数字、来说明批发零售业的成本结构是什么样的。但目前来说,批发零售业公认的、最主要的成本包括两大块,一块是营业成本,也就是商品进货所花费的费用,在没有额外中介商的情况之下,零售商主要向批发商(或分销商)进货、而批发商主要是向原产厂家进货。而另一块是运营成本,主要包括房租、人力,水电费等。而批发零售行业产业链优化的主要切入角度也主要是在这几点:

 

1)在收益一侧,尽可能通过团购、用户画像、O2O等手段扩展商品的销售渠道。

2)在营业成本一侧,通过库存管理的手段,减少货物对流动资金的占用。

3)在运行成本一侧,借助新兴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对房租与人力这类主要费用进行削减。

图:批发零售业产业链

2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笔者就将从收益、营业成本、运行成本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批发零售行业目前存在的行业痛点,以及区块链技术能在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二、【收益侧】压价提量:社区零售

首先来看收益一侧。如何增加客户数量与粘性,已经成为零售领域目前最为关注的行业性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点,相关从业者绞尽脑汁,利用了多种新技术与新模式、从各个方面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体验,希望能够获取新增用户与抓住存量用户。具体来看,其努力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方面,为用户提供低于市价的商品与服务。具体落实方式就是团购、通过“以量补价”来压低商品价格。

2)商品方面:借助AI算法等数字技术手段,打造个性化的“千人千店”零售前端。

3)时间方面:通过“前置仓”、“店仓一体”等O2O方法,大幅缩短用户从下单到取货的时间周期。

先来看通过团购来压低商品的价格方面。团购这种模式严格来说并不算特别前沿,早在2010年前后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便已十分流行,期间更一度引发被视为互联网史上最激烈竞争的“千团大战”,后因补贴过度、透支掉资金储备而谢幕。而近年来所兴起的、被资本所关注的团购,则是被称作“社区团购”的一种新业态,具体原理如下:有货源渠道的小区业主(俗称“团长”)在业主群里发出商品信息(通常以小程序形式呈现),由于其商品价格往往低于周边市场,而很多成家立业的业主又对商品价格空前敏感,因此可在短时间内汇聚大批流量。一旦价格突破一定阈值,供应商便会送货上门。

从现实的成效来看,这种“小规模农场供货+社区KOL获得流量【注】”的组合在在促进商品销售上效果颇佳。由于小区业主住址比较集中,因此物流无需零碎的配送步骤,其成本较传统团购模式可明显降低。外加免除中介环节所带来的低渠道成本、以及预付现金所带来的低资金成本,使得社区团购的价格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因此近几年的出货规模增长也相当迅速。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括生产商、批发商、线下零售商在内的诸多批发零售利益主体都盯上了社区团购这块蛋糕,想要切入到这一产业链当中,进而通过“自己供货+社区KOL提供流量”的组合来增加自己的销售额。根据粗略统计,在被称作创业寒冬的2018年,社区团购行业在下半年不到100天的时间内就获得了约20亿元的融资,可说是科创资本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

【注】KOL,即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的英文缩写,这里指的是在社区内有话语权的“团长”们。

图:社区团购的典型微信群

 timg (1)

但是,对于这些专注于社区团购的零售平台和零售商方面来说,他们在运营中目前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隐患:那就是社区的流量并不掌控在他们自己手里,而是掌控在“团长”手中。换句话说,零售商和零售用户之间存在着“团长”这样一个中介,尽管他们会要求“团长”建立达到一定人数的微信群,同时派出专员在微信群中进行监督,但“团长”们却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流量资本拱手让出,一方面他们通过购买僵尸群来应付平台方面的监督,另一方面又建立真正的社区群聚拢客户,因此对于零售平台和零售商而言,他们的成交额是存在的很大的起伏可能的,如果“团长”想要通过他们的渠道购物,那他们的成交额就会骤升;如果“团长”想要切换目标,那零售平台和零售商在这个社区的销售额就会锐减,进而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

 

从理论上来讲,由于很多平台在与团长进行的合作当中,并不鼓励后者私自截留社区流量(否则也不会有建群监督的要求),因此在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上,平台是可以通过追踪“团长”的活动轨迹,来探寻其是否有私自建群的行为的。但这种方法目前来看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由于涉及到隐私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可能会遭受到舆论的议论。这样一来,很多新用户其实并没有太强的意向使用类似的新产品,而原有的高流量社交平台出于对用户感受的考虑,也未必愿意在自家产品中嵌入区块链功能。

2)即便基于区块链的社交平台确实存在,并且也有很多的用户在上面从事社区团购的行为,那么区块链往往只能追踪团长本账号的行动轨迹,但如果团长使用小号与社区成员进行联系、区块链便很难对此进行追溯,因为其无法证明这个小号是与团长的大号之间存在关联的。

3)即便区块链可以追踪到团长的一系列违约行为,很多时候社区团购平台往往也是无可奈何,因为他们与团长之间的合作本来就不是绝对平等的。由于团长在此前的经营过程中已经在社区内建立了威望、得到了社区成员们的信任、可以说是自带流量,所以对于平台来说,如果想要在这一社区内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就只能选择与垄断社区流量资源的团长合作,即便后者存在着一些不符合此前约定的行为,通常也只能选择接受。

从这点来看,虽然区块链技术确实能在使得团长行为透明化这件事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只是从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推导,在现实的落地中,其仍然面临着诸如隐私保护与行业特点等一系列约束,最终大大降低了其可行性,堪称是技术理论可行、但实体经济运行情况并不允许的一个典型案例。

图:社区团购与区块链结合的可能性

 3

 

 

 

 

三、【收益侧】精准推货:用户画像

看完了批发零售行业中的价格优惠新模式,再来看一下影响销售额的其他两个因素。其中一点就是提供给消费者们想要的商品种类,进而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与购物数量。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又避免其出现过高的挑选成本。以目前市场上的批发零售行业为例:那种最为传统的、“所有消费者一个店”的百货商超(也就是笔者在《从新零售到大数据,区块链或开启工业革命巨变》一文中所提及的“零售1.0”),虽然商品琳琅满目、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诸多需求,但缺点是挑选商品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过高,对于不熟悉路线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甚至有可能会在大商场里迷路。而那种专业程度更高的零售2.0,也就是“每类消费者一个店”的专业商超,譬如水果、甜品、生鲜超市等,固然通过商品的专业化大大减少了消费者挑选所花费的成本,却也降低了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可能性,譬如你在生鲜店里没法买到衣服和电器、还得前往其他的商店继续挑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批发零售的从业者一直试图在“多商品种类”和“低筛选成本”中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目前来看,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主要是将传统的线下店铺转化为线上电商,通过捕捉用户行为进行用户画像,进而深入分析用户的潜在需求,最终打造出个性化的零售前端。也就是实现“一人一店”(也称千人千店/精准营销)的“零售3.0”。

严格来说,利用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这件事情目前还存在一些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来提升之处,比如说一些有意投放广告的企业在研究渠道数据、对广告受众进行画像时,可能会因渠道方面所公开的流量数据不够准确而导致广告预算浪费,因此此前也曾有研究者提出,可以让部分流通渠道的数据记录到区块链之上,来为相关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流量信息。但这样的问题还并未在批发零售行业频繁出现。这主要还是由于批发零售平台方面在进行用户画像时,一般来说采用的都是自己平台上的真实数据,而并非跨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涉,因此不会出现“自己骗自己”的信任危机问题,由此来看,区块链在批发零售领域的用户画像过程中,必要性目前看来并不太大。

图:用户画像与区块链结合的可能性

 4

 

 

 

 

四、【收益侧】物流提速:店仓一体

影响批发零售行业销售额的第三个因素则是从下单到到货的这段周期。这段周期越短,消费者下单的积极性便越高。而解决的方法则是利用零售O2O(线上线下融合)。这一领域可说是批发零售行业近年来资金最为密集的细分赛道,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内涵丰富的“新零售”的代名词。主要运作原理如下:线上电商巨头在距离社区较近的地方建立仓库、或是注资线下零售门店,将其辅以仓库功能,如此一来,用户下单后,平台便可以从距离用户最近的仓库调货,并以尽可能短的时间送货上门。对于这一点,很多消费者应该深有体会——同样的商品,在个体卖家处购买与在电商平台自营店处购买、其到货时间完全不同,后者的到货速度要远快于前者。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个体卖家往往只有一个中心化的仓库,而电商平台则在各地拥有很多分布式的仓库。如此一来,即便是买家位置比较偏远,电商平台也可以就近送货。近年来以生鲜产品为核心、扩展到医药、鲜花、甚至服饰等各零售领域的“N分钟送达”服务,就是出于这样的原理。

 

毫无疑问,O2O“前置仓”模式的产生堪称批发零售业的重要突破,其突破了中央仓库“隔日达”的物流极限,将配送时间压缩到一小时甚至是以分钟计,大大提升了用户的购物体验。然而正所谓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消费者所享受到的实惠,往往就是批发与零售商所要付出的代价。具体到“前置仓”和“店仓一体”这种模式当中,则表现为因为供应链延长而导致的成本提升,而且提升幅度不小:由于前置仓通常会深入到城市腹地,因此如果花费较多的资金在库存上,虽然可以对用户的订单进行更快的反应,但一方面在货物上占用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仓储成本也比较高——居民区附近的土地一般来说相对来说偏贵且少。如此来看,若是批发零售行业想要通过“店仓一体”和“前置仓”这种模式来刺激销量的话,它的关键实际上并不在促销本身,而是在于如何降低成本、以使得这种模式更具持续性。相关的内容,我们将在下文中的区块链批发零售结合的成本内容中作进一步的阐述,因为前置仓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其本身的问题,而是目前整个批发零售业的问题,只不过在这种新型模式之下,这一痛点被放大了而已。

图:前置仓与区块链结合的可能性

 5

 

 

 

 

五、【成本侧】降低进货成本:供应链管理

正如笔者在上一部分所言,零售O2O、亦即“前置仓”这种模式能够持续下去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多项成本。而正如笔者在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批发零售业的成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做营业成本,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进货成本;另外一种叫做运行成本,包括房租、人力、水电费等,由于每种行业的特点和每个店面的管理情况不同,因此目前对于这两种成本的比例还没有比较普适的数据。 即便如此,但压缩这两种成本有助于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这件事情,在业内已是不争的共识,因此在下文中,笔者将就区块链技术如何削减销售企业的营业成本和运营成本进行一个较为具体的阐述。

 

首先来看营业成本、也即进货成本。在这一方面,目前批发零售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供应链中的“长鞭效应”。该效应指的是供应链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举个例子:某商品在零售市场中的销量相对来说较为稳定,波动性大概只有5%,但零售商向分销商的订货量波动性可能就会达到±10%,而分销商在向批发商订货的波动性可能就会进一步扩大到±20%,毫无疑问,对于分销商和零售商来说,他们最后肯定会有一部分库存积压在手中无法变现,占用了宝贵的现金流,对经营造成了影响,进而带来整个批发零售供应链系统的成本增长,正如网络上戏称:“长鞭效应甩出去的都是钱。”

图:长鞭效应的典型展示

 8

为何在批发零售领域中会出现“长鞭效应”这样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由于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譬如:在市场销售活动中,假如零售商的历史最高月销量为1000件,但下月正逢重大节日,为了保证销售不断货,便会在月最高销量基础上再追加a%,于是向其分销商下订单(1+a%)×1000件,而分销商出于同样的道理,为了保证零售商的需要又追加了b%的订货量,于是向批发商下订单(1+a%)×(1+b%)×1000件,而批发商虽然明知批发商报上来的数据有夸大成份,但其并不知道具体需求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分销商的需货,也不得不至少按(1+a%)×(1+b%)×1000件发货,并且为了稳妥起见,又向上游的生产商加量订货c%,进而变成了(1+a%)×(1+b%)×(1+c%)×1000这样一层一层地增加预订量,导致大量的资金花费在了无效的商品库存上。而作为供应链中新增的一环,前置仓的出现,更是进一步增加了这个曲线的波动幅度,使整个批发零售系统的成本无形中进一步提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批发零售供应链各个节点中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于上游节点来说,虽然他们通过长鞭效应可能在短时间内会获得超出市场波动幅度的订货量,但如果其下游节点因判断失误而导致仓储积压,无法将这些库存变现后获得现金流,那下一次的订货量也将会比预期中更低,并非合作长久之计。而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是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解决的——正如笔者在《区块链1.0的局限:为什么你的解决方案总是溯源?》一文中所提到的一样,区块链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可以穿透利益主体的阻隔,解决长链条诸环节传递信息精度损失的问题。假设一下:如果供应链上的所有利益主体节点都能够看到目前消费者的消费量为1000件,那他们就都会根据这一基础量进行a%的库存波动,而无需再在此基础之上增加b%、c%甚至是d%这种过多的保险系数,继而减少对企业资金的占用,以及降低库存时间过长所带来的货物损毁风险。

图:供应链库存管理与区块链结合的可能性

 6

 

 

 

 

六、【成本侧】降低运营成本:无人零售

再来看一下运营成本,也就是包括土地、人力、水电在内的各项费用。在这一方面,目前批发与零售行业采取的最直接措施是无人零售。或者准确的说,是“无人值守零售”——亦即配货、理货和清理等步骤由人工负责,而值守和支付等工作则由机器实行全自动化管理。除去一些科技感和高效率等理论上的体验提升之外,无人零售的最大优势在于可有效的压缩人工与土地成本。人工成本自不必说,有媒体统计:一个无人便利店省去3个店员,算上三险一金一个月人力成本可以节省2万元左右的成本。而在土地成本方面,由于包括无人便利店在内的无人零售主体主要布置于封闭小区内、且占用的是小区内原本并不能用于租售等商业化行为的空间,而并不是像传统零售店一样、占用的是可以变现的临街底商,因此所要承受的地租压力要小得多,一般来说,仅以5%到8%的月销售额,无人零售店便可以获得当期的社区入驻权。毕竟物业方面也并不愿意坚守原则而放弃这样一笔额外收入。通过这样的方式,无人零售就此实现了包括人力与地租在内的超低运营成本。

 

但是,可惜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人零售并没有能够持续的发展下去,至2018年底的时候,除了部分高校内的布点之外,业内已出传来多个城市无人零售店倒闭的消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利润过低导致的经营难以维持——虽然无人零售解决了人力地租等高成本问题,但却因为相关设备的安装与运维而导致了其他的额外技术成本,更重要的是,由于包括人脸识别、5G网络、物联网在内的多项数字技术的不够成熟,因此消费者们在无人零售中的购物体验普遍并不太好,最终导致了成本与收益的倒挂,经营难以为继。

从这一点来看,致力于降低人力与地租成本的无人零售,目前遏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来自于数字技术上的硬伤,以及管理体制上的粗放(很多无人零售初创公司为了争夺流量而忙于铺开布局,却忽视了用户体验),未来也只能通过技术发展与管理制度的打磨来获得逆转的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区块链所能起到的作用其实不是太多,也许在未来,无人零售店的体验达到一定程度、能够吸引足够多的消费者之后,其可能会通过某种形式增加消费者与零售店之间的互信关系(譬如通过链上交易记录来证明自己付过款等),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暂时还看不到区块链能够在解决无人零售当前的痛点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图:无人零售与区块链结合的可能性

 7

 

 

 

 

七、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在批发零售业的供应链管理方面,区块链从理论上可以起到降低库存占用资金流的降成本作用,而这一结合又有助于增加O2O新零售的持续性。也就是说,在人们眼中已经蜕变了很多次的批发零售业,未来仍存在着因区块链技术而进一步进化的可能。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当一项新技术和新模式成为各方标配的时候,其所产生的最明显后果就是竞争强度的加剧。批发零售行业亦是如此:正如电子商务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商品的价格,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更为惨烈的出货量竞争与成本较量一样。从这点来看,区块链技术不是批发零售行业的灵丹妙药,即便有一天,其能够为批发零售行业促进销量、削减成本,其带来的可能也并不是行业利润率的增加,而是新一轮的激烈价格竞争,毕竟在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如此之高、参与者众多的领域里,什么都有可能不变,但竞争却是永远会持续下去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xingye/2019/3979.html
声明:本文经授权发布,除注明来源外,均为西瓜财经用户投稿,不代表西瓜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西瓜财经(xiguacaijing.com)
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谨防以“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