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的背景下,货物贸易企业迎来发展机遇。不过,由于“一带一路”沿线班列运输成本高,可控性差,跨境贸易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成为其在海外竞争中面临的最大障碍。然而,随着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和金融行业的不断结合,这一难题正在得到解决。
“物联网+区块链”实现“四流合一”
“2017年末,我国‘一带一路’货物贸易量达2.1万亿美元,已经连续几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货物贸易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但随着货物贸易业务的发展,众多痛点也得以显现。”聚量集团、聚均科技董事邵平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在“一带一路”货物贸易服务上,金融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从事货物贸易生产流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此外,货物贸易在运输中的财产险、信用险覆盖率较低,有巨大的风险敞口。“不过在当前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和金融行业不断结合的背景下,上述痛点正在被弥补。”
“很多企业都想‘走出去’,但由于缺乏海外发展资源,不能形成完整的国内对国外跨境业务。”聚均科技副总经理徐海峰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但通过把物流场景,包括火车、轮船、集装箱仓储等与物联网、区块链和实体经济场景深度融合,就可保证集装箱的温湿度、陀螺仪、光感、定位、防盗等全方位可控,集装箱就变成了可交易的资产。
同时,在“一带一路”物流场景下,利用区块链生成密钥可以实现对货物的仓储流动全控制,以集装箱为单位,追溯它的运行轨迹,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链路闭环系统。
此外,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还可实现货物在站、在途、在库的定位、追踪,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整问题;同时,利用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丰富数据,为贸易跨境企业准确画像,可有效控制风险,降低风险成本,使跨境贸易企业更易获得资金。”
不过,若想彻底解决问题,并不能将技术、场景、金融简单相加,而是要彼此赋能和融合,形成新技术、新金融、新通道。”聚均科技CEO张勇告诉《上海金融报》记者,这是一个资产良性循环过程,在“物联网+区块链”有机组合基础上,有效实现“四流合一”。
物联网金融作用凸显
在“一带一路”货物贸易场景下,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邵平表示,在货物仓储、运输调运编组过程中,凭借“物联网+区块链”控货技术,可对装箱货物实现全程控制。此外,在这套控货技术的基础上,还可进行多方面的整体创新。
邵平进一步表示,首先,运输途中的货物具备金融属性,通过全程控货技术等金融手段减少在途货物的资金成本,降低赊销率,提升数倍生产力,解决中小贸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外,控货技术也能解决过去在途货物难以勘险、难以核保的困境,显著提升中欧班列货物财产险的覆盖面,降低企业投保成本。“企业可以与保险企业合作,全面提升在途货物的保险覆盖面,改变过去保单分散、投保覆盖面窄、保险成本高的困境。”而且,通过在平台上共享箱源和货源信息,可实现货箱资源的就近匹配、智能调度、多式联运、智能拼箱和箱源共享,大幅降低空箱闲置率和空返率,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实现货物贸易中的共享经济。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world/2018/1451.html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