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亓宁
来源:金融界
12月5日,第四届智能金融国际论坛暨2019金融界“领航中国”年度盛典在北京盛大召开,逾千位精英学者、数百家金融机构共同聚首,探讨中国和世界的“大变局、大视野、大未来”。国家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出席论坛,并在“大未来|巅峰对话之区块链如何影响世界”环节分享观点。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比较充分
李礼辉首先从定义角度对区块链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谈到区块链的适用场景,李礼辉最先提到了在交易环节的应用,他表示在交易对手多、交易环节多、管理链条长,同时理想程度比较高的场景中,区块链有特定优势,可以构建一个时空折叠立体交互的架构,有利于信息的并行传递以及管控的并行交叉。
第二个应用场景在信任未知。李礼辉表示,在传统的商业信用未能够普及的场景中,区块链可以通过智能合约以算法程序来表达规则,解决交易对手之间的信任问题。
李礼辉表示,目前区块链在金融上的应用还是比较充分的,实验性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就,包括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以及部分监管科技的应用。
李礼辉还表示,区块链的应用可以把政府机构、企业、金融服务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未来还有比较大的前景。同时,目前区块链在规模化的应用方面尤其是可靠应用方面仍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随着技术的迭代创新会逐步解决。
万物互联时代数字信任的5个可信
谈到5G与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万物互联时代,李礼辉引用有关机构的预测表示,2019年中国互联网链接的规模约为30亿,到2022年,可能达到70亿,5G以及今后6G的使用会大幅度甚至几何级提高我们物联网链接的速率。
此外,互联网时代把机构、人和物联结在一起,对物权关系、数字资产的价值体的认证需要通过建立一个数字化的信任体系,后者有3种实现方式,第一是利用区块链的技术,第二是利用大数据挖掘发现信用,第三是利用综合或者集成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
李礼辉表示,目前这种数字信任正在建立的过程中,应用范围也不是特别大,但基于其低成本的普惠性,未来应用前景广阔,而且未来数字信任的建立将有可能做到5个可信,一个是数据可信,第二是产权可信,第三是授权可信,第四是合约可信,第五是法人可信。
数字货币的机遇和挑战
区块链有一个绕不过的话题,就是数字货币。
李礼辉对此表示,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可能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在技术上要满足超大市场零售业务、高并发的需求;第二个是在制度上要能够实现货币市场的高效运行,同时还要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靠性与效率;第三在使用功能上,成本应该更低。
李礼辉认为,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数字货币才能达到具有商业经济规模的价格,这是法定货币需要研究的问题。他认为,根据目前情况,中国或许真正会成为全球第一个推出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
关于另一种数字货币虚拟货币,李礼辉也提出了2点担忧:第一,虚拟货币是基于公有区块链的社区,高并发的需求很多时候难以满足;第二,没有足够的实体资产做支撑,也没有足够的信任背书,投机性比较重。“比如说2018年比特币最低的时候是3000多一枚,比高的时候跌了84%,除非虚拟货币能够解决前述技术和经济缺陷,否则很难进入大众化视野。”李礼辉表示。
李礼辉同时表示,一般机构发行数字货币要真正成为可信任的数字货币,进入大众化的经济生活领域,必须具备5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是可靠机构的信任背书,第二是足够的客户规模,第三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第四是足够的可审计实体资产做支撑,最后必须要有市场准入。
“一些国家间机构联合发行的数字货币可能对全球未来的发展会是一种重大挑战,第一它可能会成为全球性超主权的货币,第二它作为一个金融的基础设施,可能会从支付清算逐步进入更广的金融领域,包括融资、投资等”,李礼辉提醒称,“全球性的这种货币发展是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跟现在的商业银行竞争的,有可能会取代商业银行现在的一些业务,所以我想对于这样的一些全球性的超主权的货币的这种可能会出现的苗头,我们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地址: https://www.xiguacaijing.com/news/huodong/2019/16987.html
赞助商